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神吐槽:这届乾隆很忙 /

神吐槽:这届乾隆很忙

酷暑难耐,而我们的国民皇阿玛——乾隆皇帝,正高温作业,忙得不可开交。

往年乾隆只要陪两位民间格格,今年,《延禧攻略》爆火,他不仅要和宫女魏璎珞培养感情,还要火速赶往《如懿传》里和如懿谈恋爱,360度无死角成为一名优秀的爱情骗子,大猪蹄子。

1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讲的,是同一时空同一拨人的同一段故事。

这波人,我们都还挺熟。

《如懿传》里被周迅强行少女的大女主——如懿,就是《延禧攻略》里佘诗曼扮演的娴妃娘娘。(咳咳,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皇后娘娘)

《延禧攻略》“开了挂”的魏璎珞(令妃娘娘),到《如懿传》中成了反派。

董洁和秦岚,分别扮演了富察皇后这个角色。

其他人物也都严丝合缝,只是班子不同罢了。

两剧对垒,从剧情、演员撕到服化和布景,场面一度惨烈。

而吃瓜群众呢,都入戏太深,化身历史课代表,钻研起“戏说乾隆之朕到底爱谁”的真实版本了。

《延禧攻略》被评更尊重历史的一个原因是,人物较为接近原型。乾隆共有妃嫔35人,其中皇后3位,皇贵妃5位,贵妃5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

第一任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弘历的结发妻子。《延禧攻略》里,帝后感情真挚。真实的乾隆帝与富察皇后,的确伉俪情深,富察氏死后,乾隆时常写诗悼念。

第二任就是我们的如懿——继皇后那拉氏了。虽然《如懿传》里和乾隆你侬我侬,但历史上,乾隆和这位皇后并没有太多感情,甚至曾出现著名的帝后反目,皇后册宝被收。

第三任就是嘉庆爷的额娘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里魏璎珞的原型。大清后宫,强调“满汉有别”。魏佳氏作为汉族,出身低微,一开始以宫女身份入宫,得皇上宠爱,又母凭子贵,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还有高贵妃、纯贵妃、愉贵妃 ……稍微研究了一下乾隆的后宫,我突然有点怀疑乾隆是个熟女控——

比如如懿,16岁嫁给弘历,34岁才生皇子,接下来两三年又连生了两个。

魏璎珞也是,18岁被封贵人,28岁才开始生子,十年里连生了4子2女。

光看后宫还不够,历史上的小哥哥也是要看的。

前几天,一张被传是傅恒、乾隆、弘昼的老照片,就轻易把少女心击碎成了渣渣。当然,最后被辟谣了。

2

两部大片无缝衔接,加上某卫视N+1次大重播《还珠》,乾隆好像除了天天陪老婆外,就不干啥正经事。

我要是爱新觉罗的后人,一定要为先祖鸣冤!皇族江山社稷还要不要了,你以为皇上有那么多心思管老婆孩子奶瓶尿布的事?

历史上的皇上,可比996的你要忙多了。

《延禧攻略》里乾隆一开始就给后宫嫔妃发了书画,不是真的有什么事,而是希望她们可以多花时间“揣摩上意,少来烦我”。

事实上,满清皇帝都有着严苛的作息时间安排,乾隆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

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日常批阅奏章,召见官员了。

清朝的皇帝,一天要批很多奏折,大事小事都能找上皇帝。

前阵子,康熙爷和雍正爷批过的奏折大火。说句良心话,这哪是批奏折,简直就是远程陪官员们微信聊天了——

直隶总督:我可以回京城给皇上过生日吗?康熙:不必上奏。直隶总督:那我3月31号来给皇上庆生?康熙:不准来!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雍正:朕很好。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雍正:朕很好。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乾隆身为一国之主,同样不但要屁一堆折子,还勤于作诗赏画。

乾隆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远比公认的高产诗人陆游多,陆游也就写了9300余首。乾隆活了89岁,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万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

乾隆还忙着欣赏字画、盖章。当时内府几乎所有的古代书画作品,都被乾隆“咸猪手”怼过,一张张就跟拔过罐似的。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简直就当发弹幕玩了。

所以啊,乾隆不只是乾隆,而是爱新觉罗·红底碎花牛皮藓之父·文物标记先锋·一代诗豪·大猪蹄子·弘历。

3

其实大清朝皇帝,都挺忙的,跟萝卜蹲一样:雍正忙雍正忙,雍正忙完乾隆忙。

2011年,雍正爷在《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里忙不过来,现在轮到了乾隆。而2003年的宫斗剧鼻祖《金枝欲孽》,让嘉庆爷忙的不可开交。宫斗剧的大IP,基本也只有《芈月传》不在清朝时间线内了。

大清的后宫,对观众来说,简直就和自己家后院一样。真要穿越过去,个个都是能洞察先机的算命先生。

不过,宫廷剧怎么就这么爱拍大清朝呢?元宋元明是没有女人还是没有皇子了?

有人说,因为清朝时间近、史料多,能生套。

我翻了翻历史教科书,发现宋朝的狸猫换太子案、明初的明宣宗废后,唐朝的武则天、杨贵妃,也是曲折离奇啊。

这些个题材,拍是拍过,只是没一个拍出气候来。也许正因为这样,编剧们才不愿意步后尘吧。反正其他朝的皇帝,继承大统多是嫡出,清朝则大多是庶出,可编性也更强。

不过清朝历史近,确实不容易穿帮。别随便有个“高科技”出境,就被历史打脸,说是某朝某代某年某月才出现的,能少踩点雷。

时代更近、记载更多,服化也更容易还原。比如,延禧攻略里严格考据了清朝史实,采用了一耳三钳和点绛唇的旧俗。

当然了,贴近历史也仅限服化了,剧情就别想了。毕竟《如懿传》能编出皇子把初夜留给侧室的剧情,《延禧攻略》里的太妃被雷劈死、贵妃被粪泼死,相当魔幻了。

其实宫斗剧,放在哪朝哪代都不影响剧情的发展。只不过清朝这些个皇帝,可都是观众们看着“长大”的,亲切。

几十年前,乾隆就和纪晓岚、和珅打情骂俏,又有爱新觉罗之家有儿女——《还珠格格》的加持,这么有群众基础的角色,编剧能不用?老朋友时不时来串个场子,做个话题来个热搜,简直完美。

所以啊,想来想去,明朝还是拍拍东厂西厂锦衣卫好了,宋朝就适合拍《射雕》《神雕》之类的武侠片,唐朝继续拍武则天就行,元朝爱拍什么拍什么了。这种情情爱爱你弄弄我我整整你的宫斗片,还是留给乾隆们吧。

毕竟奶了几十年,不能轻易放手!

(大富大贵的姨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