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湖南现谱系完整锦衣卫世家 曾任最高官职 /

湖南新田现谱系完整锦衣卫世家 曾任最高官职

三座明式门楼一字排开,气势伟岸,彰显昔日的显赫与兴旺。

8 月上旬,湖南日报记者来到永州市新田县金盆圩镇骆铭孙村,看到保存完好的门楼上,仍悬挂着 " 锦衣总宪 "" 楚南望族 " 牌匾。该村的骆氏族谱中,有 " 以诚公,时随征明太祖高皇帝洪武戊申年克敌有功战阵而亡 " 的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后,设立了锦衣卫,这个执掌生杀大权的机构,一直显得比较神秘。湖南的地方史研究专家发现,在新田(明代属宁远)曾有一个显赫一时的 " 锦衣卫世家 ",骆氏一门连续 6 代有人在锦衣卫任职,其中有 3 人曾担任过锦衣卫的最高官职都指挥使。

始建于明代的门楼上,至今悬挂着 " 锦衣总宪 " 的牌匾

湖南省文物局退休专家谢武经在研究湖南地方史时,在新田县发现了谱系完整的 " 锦衣卫世家 "。

8 月上旬,记者来到新田县骆铭孙村探访,一座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的门楼映入眼帘。门楼前,方圆数亩的湖面平滑如镜。

门楼保存基本完好,同行的谢武经介绍,门楼的柱础是明代的建筑风格。当地村民说,门楼上以前有 " 文武荣流 "" 衣冠门第 " 的牌匾,后来遗失,不知去向。走进门楼,新砌的砖房子林立,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路通向村内。

这样的门楼,在骆铭孙村共有 3 座,其始建年代都在明代。

步行约百米,来到另一座门楼。4 根木柱布满皱褶和裂纹,满是岁月的痕迹。门楼上," 锦衣总宪 "4 个字的红漆已经剥落。谢武经说,门楼由榫卯结构建造,主体建筑年代可追溯到明万历年间。新田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楼上的 " 锦衣总宪 "4 个字,和门楼镶嵌在一起,要取下必须把门楼拆掉,因而这个牌匾至今悬挂在门楼上。

门楼内,同样是骆氏家族祖祖辈辈走的青石板路。路基的边上,有一块仅剩半截的旗杆石,上面有 " 明宣德丁 "4 个字。旗杆石是中进士后建造的,这说明明宣德年间村里有人中进士。

第三座门楼,是始建于明代的骆氏祠堂。门楼上 " 楚南望族 "4 个字还很清晰。据传," 楚南望族 " 牌匾为明代万历皇帝所赐。祠堂内,有刻于清乾隆三十六年的《骆氏新建祠堂序》碑文。

" 族谱里记载,安邦公是骆铭孙村的开村始祖,生于北宋开宝四年(971)。" 骆铭孙村党支部书记骆智生告诉记者,骆铭孙村从北宋建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村里目前有 3800 余人,90% 以上是骆氏后裔。

千年古村骆铭孙,现存明清时期的古民居 100 余栋。2017 年,该村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里青石板路纵横交错,巷道、排水沟等历经数百年依然保持原貌,精美的木雕、石雕随处可见。谢武经说,从现存骆铭孙村的古代建筑看,确实富丽、堂皇、气派,依稀可见当年的繁盛。

一门 6 代任职锦衣卫,其中有 3 位担任过都指挥使

在骆智生家,他取出一套《骆氏宗谱》,其中记载:" 以诚公,生于元至正九年,随征明太祖战阵而亡 "" 明洪武戊申任指挥千户侯 "。

在《骆氏宗谱》中,还有其数位先祖任职锦衣卫的记载:" 安公,历弘治甲寅(1494)兴献王出翊南藩,公在选获任使,多称上意,嘉靖登极,念藩邸旧勋,锦衣卫都指挥使掌印务 "" 椿公,袭父爵锦衣卫指挥佥事 "" 思恭公,明太子太保,袭授锦衣卫 "" 养性公,明崇祯时袭父爵掌锦衣卫 "。

不过,令人觉得蹊跷的是,骆安、骆椿、骆思恭、骆养性等在锦衣卫任职的人,宗谱里其生卒年、卜葬地一栏均是空白。" 我们也一直觉得很奇怪,因为宗谱记载的就是族人的生卒年、妻子儿女、葬地等情况,唯独他们几个空白的情况很罕见。" 骆智生说。谢武经推测,这或许与在锦衣卫任职有关系。

2017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武经从《高拱文集》中发现了一篇《骆安墓志铭》,一个谱系完整的 " 锦衣卫世家 " 从而浮出水面。

《骆安墓志铭》作者为明代首辅高拱。第一段写道:" 嘉靖己酉十月十三日,明威将军锦衣卫指挥佥事骆公不禄 …… 公弟定暨寅,以其兄僚魏君《状》来乞‘铭’。予素辱公交厚,知公懿行为详,胡可以不文?" 意思就是,1549 年骆安去世后,他弟弟骆定和骆寅求我为他写篇墓志铭,我和骆安素来交厚,对他的为人处世很了解,怎能不写呢?

从墓志铭可知,骆安,湖广宁远人,其高祖骆以诚在元末时,跟随明太祖打天下。骆以诚两个儿子,寄保有战功,曾任济阳卫的千户正职,死后没儿子承袭;寄善以弟承袭乃兄官职,后又传给儿子骆广。骆广改调羽林卫,再传给儿子骆胜。骆胜娶胡姓女子为妻,生下骆安。

谢武经根据《骆安墓志铭》《骆氏族谱》等资料综合研究,发现 " 随明太祖战阵而亡 " 的骆以诚的孙子骆广,是骆氏家族进入锦衣卫任职的第一人,其儿子骆胜承袭锦衣卫千户的官爵。1523 年,骆安被提拔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墓志铭还记述,骆安的妻子李淑人无子," 侧室高生男,曰椿。" 骆铭孙村《骆氏族谱》记载," 椿公袭父爵锦衣卫指挥佥事 "。到万历年间,骆氏一族的骆思恭又擢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明史》列传 · 卷一百九十四记载,骆思恭任锦衣卫都指挥使 42 年,时间从万历十年(1582)至天启四年(1624)。此后,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也任锦衣卫都指挥使 16 年。

骆氏家族的首位锦衣卫都指挥使,为官颇有政绩

骆安,是新田 " 锦衣卫世家 " 第三代在锦衣卫任职的人,也是骆氏家族第一位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新田县骆铭孙村现存的 " 锦衣总宪 " 牌匾,就是嘉靖皇帝赐给骆安的。

高拱写的《骆安墓志铭》中,对骆安其人其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谢武经说,该墓志铭是高拱根据骆安的两个弟弟骆定、骆寅提供的资料撰写的,因而墓志铭的记载应该准确可信。

据墓志铭载,骆安小时候不喜欢嬉戏,有一股少年老成的味道。但到出外从师读书时,却特别地勤学好问,博闻广见,知识日增。弘治初年,朱祐杬受封为兴王,挑选护从人员,骆安的父亲也在选中之列,并且任地方长官,于是骆安也跟随到了承天府。数年后,骆安承袭父职,很有政绩。

1521 年,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入朝继承皇位,是为嘉靖皇帝,骆安侍从护卫,上下左右应对,尽心尽力。皇帝特别降旨,升其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并为世袭。接着,又受荐举,督理京城内外城池街巷的治理工作,他采取拆迁、修补、合并等多种措施,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1523 年,骆安被提拔为都指挥使,掌握锦衣卫大印,多次得到蟒袍、佩刀的赏赐。骆安说 " 我只是一介武夫,侥幸以些小功劳,却得到如此恩遇。如果我不能谨小慎微,秉公守法,时时刻刻尽心尽力,又怎能报答皇上的大恩呢?" 于是,告诫部下官校:" 我不敢放纵包庇不尽职的人,也不敢轻易表功。你们如果渎职不作为,那是你们自己招罪;或者有损于百姓,也是你们自己招罪。只有公正平心,才叫做尽责称职。" 从这以后,强暴者有所收敛,诡诈者也销声匿迹,而好人也不用担惊受怕,一时誉为风清气正。经过三年考绩,加升一级实职。

骆安为人直率,喜欢当面批评指责人家的过失。有人想请他 " 开后门 ",他会反复责问。因而招来小人们的怨恨,诽谤攻击四起,终于被免职。没多久,嘉靖皇帝回想起骆安当年的功劳,下诏给予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衔退休。

骆安辞官回家后,便杜门谢客,绝口不谈世事,生活淡泊俭约,每日只是读书,或与亲朋好友下棋聊天。这样生活了 20 年,享寿 77 岁而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