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本看家本领却成中日间最难填补的差距 /

日本看家本领却成中日间最难填补的差距

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视为“看家本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I)研究领域,日本的国际地位正在下降。中国对科学技术积极展开投资,已经在学术论文数量方面超过美国,势力格局发生了变化。日本研究能力的下降再次浮出水面。

这项调查由《日本经济新闻》与全球大型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发起,两个机构对2016年的全球机器人相关学术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在机器人领域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多达6,6604篇,日本仅为2,254篇,被德国超越,降至第4位。美国仅次于中国,稳居世界第2。

另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统计,从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数量来看,日本平均位列全球第9。较10年前的第4位排名大幅下滑。10年前排第6的中国则上升至第2,次于美国。论文被视为反映10年后一国科学技术实力的先行指标,可见企业的危机感也出现升温。因此,在日本国内,“10年后中国研发实力超日本”的危机论调层出不穷。

东京大学教授浅间一表示,“通过出席国际会议等实际感受到,日本机器人研究的存在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下降”。浅间一分析称,“为了尽快实用化,日本容易走向重视短期成果的研究。均衡至关重要,应当支援能带来划时代成果的中长期基础研究”。

为了重夺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决定加大2019年度财政预算,而增加的这部分预算将重点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据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9月在首相官邸举行旨在制定中长期AI战略的专家会议。力争通过技术革新提高日本的经济竞争力,政府和民间合作解决日本面临的课题。

据日本内阁府统计,于8月31日敲定的2019年度预算的概算要求中,日本政府整体的科学技术相关预算较2018年度最初预算增加5,1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0901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还包括给国立大学的补助金和私立学校助学金等。其中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预算,增长25%,列入133亿日元。日本将加紧强化预计会出现短缺的尖端科技人才的培育基础。

全球AI人才争夺战 日本仍落后

日本的危机感也反映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的激烈程度。汽车的自动驾驶、顾客数据的分析、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系统,在经济的数字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众多商业领域都需要精通AI的技术人员。有调查显示,全球存在70万AI人才的缺口,争夺21世纪技术主导权的中美两国正在激烈争夺AI人才。

美国谷歌于2018年春季在北京成立了“谷歌AI中国中心”。招募能带来全新理念的技术人员。目的是在中国获得能引领技术创新的优秀学生。围绕人工智能的研发,中美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于2017年夏季发布了国家级的AI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一方面,美国2018年5月,邀请顶级技术人员出席在白宫举行的“AI峰会”,宣称“将死守美国的领导地位”。

日本的机器人技术落后于中美,但它正在奋力直追(图源:VCG)

日本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主要在“拟人”,但该技术显然到达了瓶颈位置(图源:Getty)

日本的劣势明显,一定程度反映在IT人才的收入上。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美国IT人才的平均年收入可达数十万美元年薪,而日本同行的两倍之多。在美国,IT人才的收入是所有行业平均收入的2.4倍,而日本为1.7倍。中国和印度则达到9倍。

“过低”的收入不仅削弱了日本IT人才的竞争意识,也让那些想投身于相关行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显然,如果继续保留僵硬的薪资体系,日本无法在以AI为核心的全球技术开发竞争中取胜。

“技术立国”招牌褪色了?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从模仿欧美出发,对技术进行改良,创造出了有吸引力的商品。虽然日本经济复苏、股价走高,但整个社会缺乏激情。原因在于,受到持续创造新产业的美国和快速增长的中国挤压,日本“技术立国”的招牌正在褪色。

但落后也许只是暂时的。日本该如何重振处于紧要关头的技术立国?计算机领域能提供一些启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