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欧矛盾悄然白热化 北京恐将腹背受敌 /

中欧矛盾悄然白热化 北京恐将腹背受敌!

国际政经格局或酝酿裂变。当各方把焦点投向中美贸易战时,中欧贸易矛盾也悄然白热化--先是欧盟提出改革世贸组织方案,明言要制裁补贴产业的国家,矛头直指中国;一些欧洲国家也纷出手,阻截中资并购本国企业。

美国和欧盟共计超过8.3亿名公民,占全球GDP的50%以上。美欧也占全球贸易量的50% 以上。倘若中国要同时与这两大经济巨人交手,恐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忧虑显然已成事实,欧盟、欧洲国家近期纷就他们认定的"中欧贸易不公平",向中国采取措施;其中最典型是, 欧盟委员会18日提出WTO世贸组织改革方案。

欧盟委员会不点名针对"中国制造2025"

欧盟委员会的这份方案,明确要保障公平竞争,包括建议对补贴扶植本国特定产业的国家,祭出制裁措施;方案尽管没有点名中国,但实际矛头直指中国,尤其针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

同时,在"窃取知识产权"的疑虑下,欧洲国家纷纷际制中国并购本国企业。最新是路透社引述柏林消息人士称,德国政府考虑设立基金,帮助有财困的科技公司,以防止中国藉机收购、以取得德国专有的技术、新科技。

报道指出,继前年中国美的意外收购机器人公司库卡(KUKA)、以及今年稍早中国吉利收购戴姆勒(Daimler)9.7%股权之后,德国政府感到震惊,继而行动起来。

德国阻中资公司收购本国科技企业

至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中方被质疑借此扩大在欧洲、特别是东欧的政治影响力,动摇目前欧洲赖以稳定的政经格局。欧方似乎已作出防范,欧洲议会12日通过的"欧中关系"报告,就罕有地点出,中国正利用一带一路作为外交手段,加强其在欧洲的政治外交影响力。警示的意味强烈。

而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本周三,也提出发展亚洲基础设施的外交政策计划,其中包括改进亚洲地区运输、能源和数字通讯基础设施。计划的资金主要来自私人机构,预计在2021年到2027年期间会吸引投资者投入3千亿欧元。

尽管欧盟官员否认这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争锋,但抗衡中方的意味强烈。

欧盟掷"欧洲版一带一路" 有玄机

连串事件凸出一个事实,美国喊出制裁中国的同时,欧洲社会潜藏对中国的警剔和忧虑也被换醒;最终的结果,有可能是美欧在个别议题上站在同一阵线,枪口齐对中国。这是中国最不欲见到的一幕,因为中国的发展势由此遇到更大阻力。

中方大概也早已预计这一状况的出现。中国外长王毅今年7月与奥地利外长克奈斯尔会面后,共同会见记者时就罕有地出一句"中国现在站在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沿,不希望背后有人打冷枪"。

所谓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欧矛盾源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举动,一直与欧方期望有距离。观察人士指,中方应切实按国际的标准化解这些矛盾,否则恐在贸易问题上腹背受敌,遭遇美欧夹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