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华人科学家与诺奖擦肩 贡献远超诺奖 /

华人科学家与诺奖擦肩 贡献远超诺奖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肿瘤免疫治疗获奖,但遗憾的是,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突出原创性贡献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被遗漏。当然,陈列平的成就治病救人,远比诺奖重要。

耶鲁大学肿瘤免疫中心主任陈列平

陈列平在 1978 年文革结束后进入福建医学院读本科,后在协和医学院拿了硕士学位后去美国费城 Drexel 大学读博士。这样的经历让王晓东说陈列平“更让我们有亲切感和认同感”。然而,这位有重大贡献工作的科学家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大众甚至科学界看清楚。

2006 年, 陈列平的抗 PD-1/PD-L1 抗体药物在美国开始了I期临床试验。两年之后,I期临床结果喜人,陈列平回国开展研究却遭冷遇,甚至直至2012年,抗 PD-1 药物显示出对肿瘤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陈列平回国组建团队寻求研究经费支持仍然铩羽而归。

在2015年撰写的新年感悟中,王晓东不惜笔墨介绍了陈列平的工作。1993 年,陈列平就在 Cell 杂志上发表论文鼓吹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1999 年发现人源 PD-1 的配体,本世纪初就把通过抗 PD-1 通路来抗癌的理论搞清楚了并在过去的几年身体力行推动 PD-1 在临床上的应用。PD-1 通过特异的调高被肿瘤抑制住的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比起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对肿瘤的长期疗效有着更好的效果。施贵宝和默沙东(美国两家大制药公司)据此研发的抗 PD-1 的抗体药被批准使用治疗黑色素瘤。使这个原来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的恶性肿瘤,变的可控。

国内科研缺乏原创环境

“很多中国科研人员都是在追踪热点研究,中国相关政策亦在鼓励跟进,这可能是方向性错误。此外相关制度缺乏耐心,也是对原创研究极为不利的。“

陈列平坦言,中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落后国外很多年。“我走访了国内一些高校和企业,目前他们也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但做得比较深入的研究几乎没有。很多中国科研人员都是在追踪热点研究。中国相关政策亦在鼓励跟进,这可能是方向性错误。”

“事实上,一开始我想把早期的一些基础肿瘤免疫研究拿回国内来做,然后再很快地转化到应用上来,但中国的科研环境以及相关政策似乎并不鼓励这样做。”陈列平无奈地表示,“我会很有耐心做这件事情,但是其他人可能没有耐心等待,也许是制度没有耐心,这对原创研究是极为不利的。”

“在耶鲁大学,我可以建自己心中理想的实验室,做想要做的研究,没有很多行政干预。这一点在国内却有些不同,如果国内科学家这样做,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中国科研政策的导向性很强,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都已经设计好,否则很难拿到经费。在你被孤立的时候,是否仍能做出新的东西,这需要经受极大的考验。纵然科研的行政导向也有必要,但是如果给研究者更高的自由度,这会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陈列平说,“美国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同的大学科研环境不尽相同,但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地方。我是一个很‘孤独’的科学家,在耶鲁大学,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正所谓物以类聚。平时我们会各做各的研究, 但会相互欣赏,如有可能也会互相帮助”。如何创造环境鼓励科学家做原创研究,这样的曙光似乎已在国内渐次浮现,不过仍然很遥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