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担忧负面情绪扩大 政府审查经济讨论 /

担忧负面情绪扩大 中国政府严格审查经济讨论

随着中国贸易战的进行,中国政府似乎开始担忧中国网络上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批评与指责。

日前,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府近日向其国内媒体发出指令,提出六个需“管控”的经济选题。

分别是“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面临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隐患”,“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渐显现”,“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滞胀预期升温”以及“借社会热点事件渲染民众生活艰难”。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他们十分担忧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扩散(图源:VCG)

《纽约时报》称“(中国)政府的新指令表明,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担心国家可能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中。甚至在美中贸易战之前,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居民就已经显示出攥紧钱包的迹象;工业利润连续四个月增长放缓;股市接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香港大学新闻及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审查机构还删除了包含“消费降级”、税收、债务和失业等表述的网络评论,该中心专门监督微博这一中国类似Twitter的社交媒体服务的审查情况。

这种传闻似乎并非完全空穴来风。9月份,中国网民浏览量最多的两家门户网站——网易新闻和凤凰新闻的财经频道,都被中国互联网管理部门,中国网络信息办公室责令“整顿”。尽管中国政府给出的说法,是凤凰网存在“传播违法不良信息、歪曲篡改新闻标题原意、违规转载新闻信息等问题”。不过在熟悉中国媒体的人士眼中,尽管中国多数门户网站存在“标题党”的问题,但是在官方通报中单独指出“财经频道”,就已经印证了某种信号。

“焦虑情绪”似乎正弥漫在中国互联网。在中国的互联网自媒体上,“通勤正在杀死北京年轻人”、“二胎正在杀死这一代中年人”、“房价正在杀死所有人”等文章得到了几十万的阅读和关注。大陆社交媒体微信传播指数显示,在8月22日到8月27日这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对于消费降级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微信指数环比增长一度超过1000%。

对此,包括中国政府媒体新华社在内的观点认为,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整体上是呈现上升趋势;另一些人则认为,收入的上涨跑不赢房价、物价,当前投资环境也十分恶劣——股票暴跌、P2P暴雷等等,人们最终还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但是从9月开始,“消费降级”的话题似乎在遭到中国政府的“管控”,如果你今天在网络上搜索,“数据说话,为什么消费降级只是一场幻觉?”、“消费降级,一个被误传的焦虑”等反驳“消费降级”文章得到重点推送。

这些文章试图去证明,包括榨菜、方便面在内的快速消费品之所以得到今天民众的欢迎,是因为“行业整体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推动平均售价的不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共克时艰”,即希望民众与中国政府一起共同度过现在的艰难时刻,也成为中国网络上的“热搜词”。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特殊时刻,不希望“唱衰”的声音渲染、放大民众悲观情绪,是中国政府限制网络上“经济”话题的主要动因。该出发点的确有情可原,但是仍然通过“下指令”或者“整顿”的方式来处理是否合适,恐怕有待商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