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贸易战 北京先于华府面临社会撕裂? /

贸易战剧本有出入 北京先于华府面临社会撕裂?

导语

随着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以及中国的反制均如约而至,无论中方如何用“贸易摩擦”的字眼进行表述,中美贸易战的战火都无可争议的大幅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不惜对媒体表示“与习主席的友谊或已结束”。同时,美国以“中国向俄罗斯购买武器装备”为理由,对中国军队做出制裁,也标志着中美博弈已经突破了经贸范畴。贸易战未来走势如何?多维新闻记者就此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展开对话。

多维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上谈到中美贸易战,再次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不可接受”的,“中国的市场扭曲和他们的生意方式不能被容忍”。你觉得中美贸易战是否注定是一个长期化的历程?

王义桅

贸易战本身不是不光是贸易,也是政治上的一个战略博弈,美国现在的判断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并没有朝着它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谓的市场经济、自由民主、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情况,都让美国彻底失望,简单的说就是要“中国梦”而不是“美国梦”了,所以它觉得不“合算”了。

2000年的时候中国GDP大概只有美国的12%,到了2015年一下到了62%,从12%奔到62%就这十几年的工夫。而且德国、日本相比美国,GDP差距是在拉大的,这一下子把中国凸现出来了,中国想韬光养晦都不行了。

所以美国上下无论共和党、民主党都认为不“合算”。其实美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方,但它觉得中国得益最多。最关键是美国人“We Americans second to none”(美国绝不做老二)那种意识形态,“We are chosen people”(我们是上帝的选民),美国就是依靠这些建国的,到二战结束以后更加把那套理念(凸显出来),尤其是绝对不能容忍中国成为“世界老二”,在美国的意识里哪有什么老二,只一个老大,其他国家都要听我的。

所以在本质上,以及现实的利益“损害”,使得美国现在上下一致对付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贸易战是赤裸裸的第一招,接下来会有汇率、金融、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包括针对“一带一路”。而且美国不光对中国打贸易战,对很多国家都在打,搞贸易战实际上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这个世界“你要听我的”,所以美国要跟墨西哥、加拿大重谈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跟欧洲、日本也要重新谈,最后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那些说贸易战只是因为特朗普要实现自己在选举期间的承诺,让工作机会回流美国,争取铁锈地带的选民,都只看到了表面,美国要在战略上打压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班农说中国将带来五大挑战——中国制造2025、5G、“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发展模式,是从核心技术、核心制度、核心理念上全方位的让美国面临挑战,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遇到过的。日本曾经可以买下半个美国,最后美国通过“广场协定”把它“干掉”了。白宫现任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就是当年参与起草制定广场协定的人物之一。而中国是比美国所有遇到过的对手中更加难对付的高手,美国很清楚这一点。

多维

中方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后,贸易战会呈现怎样的走向?

王义桅

双方还处在各自出招的回合中。目前谈不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人,它根本不想跟中国达成什么。美国现在有一种心理优势,认为现在是美国40年来经济最好的时候,全是增加值,失业率等方面在特朗普时期看上去控制的很好。同时在美国看来,中国现在是40年来经济最差的时候,一些重要数据在降,最近又搞了很多新上来的基建项目,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等等。所以美国人认为打短期肯定是自己得利。

但从长远上中国不怕美国的打法。第一点,空间上可以简单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有“一带一路”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国内各个行业可以做到这个损失那个来补,因为中国产业本来是独立完整。

王义桅

第二点是,中国在时间上耗得起。中国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特朗普还有多长时间?最多还能干个5-6年。

说到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特朗普能不能再干一任?我判断他很有可能还会连任,中期选举可能有利于他,对外宣传美国经济处于最好的时期,他是获益的。美国现在有点“同仇敌忾”来对付中国的意思。

包括我在内,很多中国学者原来判断,美国国内各种产业、农民群体、农产品出口的各个州可以成为反对贸易战的“动员基础”,因为中国的报复性措施一定会对美国产生分化,现在看起来美国有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趋势,美国政府也需要树立中国这个威胁来凝聚国内精神,形成一种难得的超越两党的战略共识。所以能不能像我们希望中想象的那样,美国国内出现分化,好像不一定完全能达到那样。

美国那帮在中国有利益的大投资机构、大企业主,他们在美国国内也不像中国学者想象中那么有影响力了,特朗普也不一定听这帮人的了,因为特朗普听的是铁锈地带利益集团的声音,至于像华尔街、硅谷,他也不一定听,这就是现在美国政治非常极化的结果。

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打的旗号是就业机会从中国回来,资金回来,但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美国老百姓不管,他们以为一打贸易战就可以回来,实际上客观来看是回不来的,即使回来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少数的回来,大部分回不来。就像iPhone在中国生产还是美国生产真的不重要,奥巴马之前找乔布斯说过这个事,没用。

本来中国应该同仇敌忾,现在美国上下有点同仇敌忾的意思,反而中国国内有意见分裂的苗头。而美国巴不得中国分裂,通过打贸易战搅乱中国。前一段中国国内很多声音在批胡鞍钢,批胡鞍钢的背后其实是批中宣部,批中宣部其实是指向习近平新时代的整个内政外交,这让一些势力借题发挥,乱七八糟的声音都出来了。中国为什么要稳定,就是这个意思。

多维

近期中国社会上的确弥漫着一股“前路不明”的焦虑情绪,你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社会的撕裂?

王义桅

中国国内出现了一种怀疑的声音,说中国这些年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不应该搞新社会主义,是不是不应该搞新时代,试图否定中国多年来的一套做法,动摇甚至打压中国的自信心,这明显影响了改革的节奏。

本来中国应该更加改革开放,习近平主席已经在年初的博鳌论坛宣布了扩大改革开放。像金融、证券、保险很多东西早就应该放开了,现在这么一弄,相当于打乱了节奏,让你不敢放开,像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么多年还不敢放开。

甚至有声音开始说以前多好,跟美国关系搞的挺好,怎么“新时代”了以后搞成这样子了,又回过头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然后“韬光养晦”的言论又来了。中国人一碰到挫折习惯往回看,而不是往前看,喜欢把目前的局面归结为对外宣传上做过头了,因为高调引来美国的打压。宣传可能一定程度上给了美国口实,但绝不可能是所有的原因。现在每年有那么多的中国游客去世界各地旅游,中国有4万家在海外的企业,加上现在着力打造的全球物流体系等等,都是某种国力的显示。你到世界各地看看,看看中国在当地的投资,看看非洲那些与中国有关的建筑,看看非洲一些国家的机场——除了英文就是汉字,连法文、日文都没了——真的看不出影响力吗?

总之,贸易战是美国要跟中国打。中国的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外交风险本来就很大,现在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打贸易战的时间越长,中国国内的分化越大。西方也在暗流涌动,美国的经济到2020年可能会往下走,特朗普的刺激计划到那时候可能就没什么效果了,只有美国自己感觉到了疼了,它才会调整策略,目前中国的抗议、世界其他国家的抗议不会对美国起什么效果。如果中国先于美国出现社会分裂的情况,这正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倒逼中国”,实际上是打压中国的自信心,是一种舆论战、心理战,有政治博弈在里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