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黄金周数据打破焦虑情绪 消费降级? /

中国黄金周火爆数据打破焦虑情绪 消费降级?

近期中国经济似乎沉浸在一种“焦虑”情绪中,“消费降级”一度成为中国舆论场的热词。

大陆社交媒体微信传播指数显示,在8月22日到8月27日这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对于消费降级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微信指数环比增长一度超过1000%。

但是正在经过的这个中国“十一黄金周”的数据,却似乎在证明,“消费降级”在中国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

“十一黄金周”指的是在10月第一个周——中国“国庆”期间推行的休假制度,中国政府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拉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

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根据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网上旅行服务商的资料推算,首日假期中国国内游达1.22亿人次,同比增长7.54%,旅游收入预料达1,030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6美元),同比增长7.19 %。

数据显示,假期首日中国国内共有1.6万余班航班,比去年增加12%,平均就座率超过8成;运送183万名旅客,增长幅度达1成。中国铁路总公司指出,10月1日中国全国铁路预计载送1,619万人。因为“黄金周”中全中国有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门券减价,中国政府预计随后几日各旅游景区的流量将继续上升。

中国十一黄金周的火爆,似乎让此前“消费降级”的讨论烟消云散(图源:VCG)

2018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榨菜、方便面等快速消费食品在中国增速加快,有分析称这是中国“消费降级”的表现——人们越来越喜欢快速消费视频。

对此有观点认为,仅仅通过快速消费视频的数据就断定中国是在消费降级并不科学。拆分中国榨菜行业收入的量价表现,可以发现过去15年间榨菜行业整体销量增速基本保持在3%~5%之间,极为稳健。事实上,产品大幅涨价正是推动涪陵榨菜业绩增长的主因。而在方便面行业,该领域企业业务受益的增长得益于容器面与高价袋面销售的拉动。

除了2018年以来一些低价消费品业绩增长外,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以来,中国社零消费增速在趋势性下降,从2011年的18.5%逐步降至2018年的不足10%。

其次,从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亦看不出降级特征。“消费降级”意味着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即花费更少支出在不必需环节。但从恩格尔系数看,截至2017年一直在稳定下降,而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上的支出近年整体上升,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上半年持平,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上升比较明显。可见,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仍处于升级通道。

再回到旅游行业,据中国国家旅游总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旅游支出增速持续保持15%左右的稳定较高水平,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中国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数据不会说谎,对于中国人而言,“消费降级”可能仅仅是部分中国人的错误认知,中国人“消费降级”只是一个伪命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