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景区门票才降 30 多观光车却涨 40 元! /

门票才降 30 多观光车却涨 40 元!猫腻没完了

有的明降暗升,有的拆解销售假降价,有的明降实未降 …… 国家发改委今年 6 月份发文要求确保今年 9 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有 314 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然而一些景区却在降价中耍起了花招。

记者调查了解到,北京两处国家 4A 级景区红螺寺和青龙峡把从未执行的 70 元门票作为基准线,说是降到了 54 元,其实景区一直执行的都是这个价格。江苏无锡的鼋头渚风景区宣称把门票价格由原来的 105 元 / 人次降为 90 元 / 人次,是拆解出了景区车票和船票另收费,实质上一分钱都没降。

更有甚者,玩起了 " 明降暗涨 " 的把戏。国家 5A 级景区——湖南崀山风景区今年 9 月门票由原来的 170 元 / 人降价到 136 元 / 人,降价幅度达 20%。不过原来观光车免费坐,如今观光车要单独收费 40 元,相当于景区收费不降反涨了 6 元。

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是回应社会关切,兑现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国家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各地不得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不得明降暗升,在降低门票价格同时,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因此,对降价中已出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应坚决进行查处与追责。

红螺寺景区。网络图

景区降价 " 假摔 ",说到底还是因为过分依赖门票经济,有的景区门票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70% 以上。一些地方发展思路不活,缺乏大视野,把发展旅游业简单地理解为 " 办景区卖门票 ";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把许多 " 额外负担 " 强加在门票价格中;还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 " 摇钱树 ",把景区的门票收入挪作他用。

一方面是严重依赖门票,另一方面是现行门票价格机制对不合理定价缺乏有效约束,共同导致不少景区的门票被连年推高。对重点国有景区来说,门票定价成本应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所需的合理支出,明确定价成本构成、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收支监管,严格控制门票价格无序上涨。

青龙峡景区。网络图

长期来看,高价门票并不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一些景区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 " 看不起的风景 "。有的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出现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这一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消费增长,也明显不利于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降低门票倒逼行业升级势在必行。

门票降价后,短期内可能会对景区经营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但地方政府和景区要学会算 " 大账 ",以持续可发展的定力,在门票经济的短期利益诱惑与长远发展的大计之间作出正确选择。只有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充分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才能推动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需求。

湖南崀山风景区。网络图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理应回归公益属性,秉持旅游惠民、旅游为民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国有景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因此,国有景区的门票价格应以公共资源全民共享、景区服务费用游客合理分担为取向,将游客付费范围限定在所享受的景区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抑制国有景区涨价的冲动,让门票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