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金融高层密集发声 经济维稳摆上台面 /

中国金融高层突然密集发声 经济维稳摆上台面

2016年5月9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刊登一署名为“权威人士”的重磅文章,对彼时放缓中的中国经济及其诸多政策争论定调。两年后的2018年,正当中国公布其三季度GDP增长数据、A股现千股跌停、中美贸易战持续延烧之际,北京时间10月19日上午,中国副总理刘鹤接受包括人民日报在内媒体的专访,就中国经济目前局势及其前景作出全面回应。

尤其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的是,与刘鹤一样,同日就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声的,尚有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银保监主席郭树清。中共金融高官如此密集同步发声,极为罕见。

在刘鹤的讲话中,十分特别大篇幅回应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各界引发恐慌和争论的“国进民退”问题,甚至使用了“讲政治”这一中共最高政治用语。

刘鹤说了什么

在专访中,针对近来中国股市动荡下跌的主因,刘鹤表示是受较为复杂的内外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受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市场预期变化的影响。而外部因素,主要是美联储加息、美国股市大跌。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致使中国股市出现下跌。

值得注意,刘鹤特别提到,“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

刘鹤(中)频频就中国经济金融发声(图源:Reuters)

而对于近来困扰中国市场预期的“国进民退”话题,刘鹤重申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两个毫不动摇”国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针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坚持”,承诺对面临税费负担、融资难题、环保治理、科技创新能力难题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扶持。

对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应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挑战,刘鹤仍然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好中国国内问题。继续尚未完成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刘鹤称“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循环。

为此,刘鹤透露了下一步中国经济三项改革重点: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其融资和税费负担难题;二是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提高金融体系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高层密集发声 时机特殊手法独特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刘鹤接受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中国官媒新华社、官方的中央电视台三家媒体联合专访之际,也是在10月19日上午,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银保监主席郭树清,分别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新华社、中国证券报采访。

其动作迅速、同步密集发声已无需赘言,这当中还可以窥见中共的做事方式与方法论。

首先是发声时机的选择。也就在19日上午,中国官方对外公布了第三季度GDP增速数据,相比前两个季度,这一数字下滑至6.5%。同期,连日来中国股市大跌,A股曾现千股跌停。同时,中国主权货币人民币也正在承受空前的贬值压力,坊间正在讨论人民币汇率会否破“7”。这一时刻市场急需找回信心。

其次是分工明确。主管金融的中国副总理以及“一行两会”金融首脑悉数登场,其中,副总理刘鹤接受党媒官媒专访,央行行长易纲选择了国际传统老牌财经媒体,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透过官媒新华社喊话,银保监主席郭树清现身中国市场化证券媒体。

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中共高层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极为严峻内外形势有着极为清晰的判断,并对应对最坏情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暴露出问题

刘鹤专访也暴露出中国经济和官僚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中最大一个问题,就是中共高层对问题有清晰认知,但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器上下断层比较明显。

除了中国经济尚未走出“三期叠加”,刘鹤还承认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落实不够,“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十分特别的是,刘鹤把民营企业的兴亡上升到“讲政治讲大局”高度。

同时,虽然声称是“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刘鹤还是谈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金融风险问题,并指出“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

对于中国面临的债务风险和金融去杠杆进展缓慢,以作风凌厉强硬著称的中国银保监主席郭树清,此前在陆家嘴论坛上曾表示,“一些地方、部门、银行和企业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去产能、去杠杆心存侥幸,对不良资产处置和“僵尸企业”出清等待观望、犹豫不决,总希望国家出台政策给予救助”。

郭树清的话表明,中国金融监管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努力,遭遇来自中国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国有银行的强大阻力,后三者隐然结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