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世界陷入危机或剩22年 联合国下通牒 /

世界陷入危机或只剩22年,联合国下最后通牒

你想过人类灭亡的那天吗?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吗?

然而,一则来自联合国的最新消息,和一部“纪录片”,将要告诉你,人类灭亡也许就在22年内会发生。

如果我们束手就策,什么也不做的话。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只剩22年可以活,如果继续现在的生活方式。

你会大惊失色,你会深刻反省,你恨不得立刻就开始健康生活。

你一定不会无动无衷。

可就在前两天,同样的一个警告,由联合国向全人类发出——《全球升温需限于1.5℃,否则2040年世界将陷入危机》,它淹没在中国锦鲤和明星动态之下,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

这条警告意味着什么呢?

在2016年177国签署的巴黎协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

仅仅两年,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全球多地因高温引发的大量死亡事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2℃这个目标,已经不足以让这具“病入膏肓的身体”,起死回生。

1.5℃,将是全人类这个危症病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那我们现在已经用掉多少份额了呢?1℃。

各国把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1.5度的问题达成了协议

如果超出了这个份额呢?

那个所有人隐隐预感、

却不敢设想的结果,

被一部纪录片拍出来了

——《愚昧年代》。

科幻?现实!

在影片的开头,

我们跟着镜头“环游”了全球。

曾经醉生梦死的赌城拉斯维加斯,

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被漫漫黄沙侵蚀。

曾经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的悉尼歌剧院,

被大火灼烧。

美丽的泰姬陵前,

一只秃鹫在啃食骨架。

难民们聚集在一起,

勉强求生的日本。

当然,还有片子没有拍出来,

如果不告诉你,你可能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片。

然而,下一刻,坐在全球档案馆中的管理员看着你,告诉你,2055年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而如今我们周围的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纪录片”。

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文物、

动物标本、电影、书籍和科学报告,

被储存在北极圈附近的这座巨大全球档案馆中。

管理员带着我们翻拣出来自过去的影像资料,

告诉我们,

有多少我们可以拯救自己的可能,

但都被我们一一错过。

虽然地球,

已经给了我们一次次警告。

片中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展示了我们如何为了解决一个眼前的问题,而忽视另一个更远的问题;

我们如何被更高一层的意志所统治,而随波逐流;

我们如何付出所有努力,却只感觉到深深的无力感。

换句话说,我们如何自己毁灭了自己。

这里没有无辜的人

第一个出场的是全法国最老的上班族,82岁的费尔南德,一生见证了阿尔卑斯山这座山脉的巨大变化。

在老人家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很棒的夏天,动物伙伴们会走在冰川上,自由自在地吃草。

这里冰河的快速消融,甚至不需要地质学家的数据,仅凭肉眼就能感觉出来。

还记得文豪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吗?这座非洲第一山峰,从飞机上看已经是这样。

当然,如果全球变暖,仅仅是影响到山川景观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不会被一再讨论了。

让我们看到这个经济链条怎么一旦转起来,就无法停止的。

围绕着一种既油腻又肮脏却充满金钱气味的“美丽”资源:

石油。

石油,一种如今的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从CD到塑料袋,从药品到电脑,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到手机到食物,都离不开石油。

1卡路里的食物,从生产、包装、冷藏到快递到我们手上,大概要花80卡路里的石油。

打开油泵就有源源不绝的石油,这似乎制造了一种富足的幻想,让我们感觉她取之不觉用之不尽。

虽然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而在这个经济链条底端,她的面貌是这样的。

22岁的马琳她所在的尼日三角洲的村落,没有医疗系统,没有中学,没有电,也没有水。石油公司在这里开采造成的种种污染,让这里接连有人感染死去。

她渴望当一个医生,改善这里的医疗条件。而读医所要支付的费用,迫使她捕鱼来赚钱。

讽刺的是,因为石油,大鱼基本死绝,捕获的小鱼也常常被石油所包裹,需要用洗衣粉来洗干净。

一个经济学的残酷定律“资源诅咒”发生在这里:大量开采石油,不仅没有使他们变富有,反而越来越贫困。

伊拉克的一对未成年兄妹,父亲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他们每天,分拣、修理来自英国、美国等国的大量鞋子,再用大编织袋带去市场。

鞋子还能穿为什么要扔?这让他们困惑不解,却也成了他们谋生的来源。

而经济链条前端的光景是怎样?

来自印度精英阶层的小伙瓦迪亚,雄心勃勃地创办了印度第三家廉价航空。还记得流行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印度扒火车图吗?

小伙想要改变的就是那样的局面,让每个人都能付得起钱做飞机。

在1亿人的出行需求前,碳排放量不会在考虑范围内。

自称是环保人士的阿尔文,退休前一直在石油公司工作。

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谋生是第一需求,自顾不暇的时候,哪还管的上自己干的事是否和信念相悖?

但当卡特琳娜飓风来袭,他却划着船,救下了包括一个95岁老人和6个星期大婴儿的200多人。

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人甚至称得上好人的人,但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全球变暖这场缓慢的灾难中。

万幸,也有人一直在做出努力。

英国小伙皮尔斯在片中,一直在努力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推进风力发电替代传统能源。

然而,却遭到当地民众的种种奇葩理由反对:开车时看到转动的风叶会睡着啦,会有噪音啦……

在向当地发展委员会提议后,遭遇了一面倒的反对,理由也是荒诞不经。

投了反对票的人,自信自己是地球的一份子。

自救行动

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始提出的目标吗?1.5℃

而如果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不会太远,也许在12年后,最晚34年后,全球升温就将达到1.5℃。

而要让全人类存活下去,到2030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比2010年减少45%;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

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了吗?当然不。

有些东西可以减少。

家电不用时,把电线拔掉,电器在闲置时的耗电量可以达到10%,每年就是100kg的二氧化碳。

多用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车,选择新能源汽车。或是驾车时,越激烈的加减速度就会消耗更多汽油。

订外卖时告诉卖家,自己有餐具,每年可以减少3.5公斤的碳排放。或是把包装袋收集起来,二次使用。

仔细甄别可靠的二手衣物回收,不穿的衣服送去回收,能减少6公斤碳排放。

缩短洗澡时间,省水也省电。每天洗澡时间短5分钟,每年能减少8公斤碳排放。

把钨丝灯泡换成LED灯,假设每天用6个灯泡6小时,换成环保灯泡一年能减少552公斤碳排放……

很多人提起全球变暖的后果,都会提到: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母亲。

可是事实的真相是,地球不需要我们保护,地球甚至不需要我们。

所以即便人类灭亡,地球也会获得喘息之机,慢慢修复自己。

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谓的防止全球变暖,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是人类。

我们做了什么,也许就将决定《愚昧年代》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科幻片,还是像下面这一个个年份的走向一样,成为一部纪录片?

最终人类停摆的时间,是2055年

你有什么低碳生活的好方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