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趟红州之旅,反思美国人为何选川普 /

美国喧嚣:一趟红州之旅,反思美国人为何选他

正值美国中期选举之际,我看了一部公映纪录片《美国喧嚣》(American Chaos)。纪录片导演吉姆·斯特恩在2016年总统竞选开始的6个月前,将自己的生活划上了暂停号。他驱车前往美国红色州(支持共和党的州)采访,并花大量时间跟来自不同背景的特朗普支持者交谈,试图理解当时他并不理解的一些事情——他们为什么会支持这个常常爆出惊人言行的总统,为什么他们不觉得特朗普在制造麻烦?吉姆·斯特恩试图找到答案和了解不同的政治见解。

纪录片导演无疑是一名美国民主党支持者,所以他对于特朗普当选非常失望。而他的这趟自我求解的美国红州之旅,也带领着观众深入了美国历史上颇具批判性的美国群体黑暗之心,解释了如今美国社会逐渐成形的文化分流问题,它仍旧在被危险地误解,仍旧继续撕裂美国民主肌理。

很多人因为讨厌希拉里,所以选了特朗普

“我不知道特朗普当总统会怎样,我们只是想要一个新的人。”

“奥巴马的所作所为只会撕裂警察势力。”

“我想特朗普会保护美国。”

纪录片里,美国人如此告诉导演斯特恩。

在参选和当选之前,特朗普是一名毁誉参半的地产商人,一直在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也曾涉足影视界和大众娱乐文化,从未担任过任何形式的公职,跟从政经验丰富的希拉里相比,他没有从政经验,对国际事务更是知之甚少。但是很多人投票给了特朗普。

斯特恩最后发现原因是:特朗普支持开矿,把自己跟劳工阶层联系起来,片中一位政治分析师认为,这是特朗普最了不起的政治技略;此外,特朗普支持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斯特恩去美墨边境的亚利桑那州采访边民,原来他们很支持特朗普来保护边民的安全和利益。

相比特朗普,希拉里担任联邦官员期间,她和丈夫比尔·克林顿创办的克林顿基金会曾接受过国内外富豪的捐款。为了筹集竞选经费,她又与华尔街的大资本势力频频接触。所有这些都给对手留下了把柄,成为她滥用公职和进行利益交换的证据。这种指责也严重影响了许多选民尤其是白人女性选民对她的信任。

在纪录片中,很多美国人很讨厌希拉里,“她某种程度上跟卡扎菲一样,她只想赚钱,所有的政治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一位共和党支持者说。

在一位美国华人网友看来,不少华人支持特朗普是因为他们觉得特朗普不是那种职业政客,给人的感觉很接地气。虽然竞选时特朗普各方面都不如希拉里,华人容易同情弱者。最重要的是,希拉里非常反华,而且她一贯的反华,不仅挂在嘴上,也付诸行动,特朗普表面上看没那么激进。

纪录片的开头便是选民们高喊“美国优先”,而特朗普的典型话语体系就是一种“白人民族主义”的话语。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希看来,特朗普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为旗帜,提出要恢复传统美国的荣耀与力量,恢复白种美国人在美国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优越感和主导地位,恢复美国在国际秩序中不能被撼动的地位,保持美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例外”特质。

这种话语在意识形态上与共和党“建制派”的保守派思路是吻合的,所以许多共和党人虽然不喜欢特朗普,却不愿意站出来批评他的话语,有的人甚至为此感到释然,因为特朗普讲出了他们想讲而不敢讲的话。王希教授认为,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敢说大话和狠话,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其“强人政治”的风范和敢于蔑视“政治正确”的勇气,也是企图重新界定美国的民族性。

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和话语,如今也被很多共和党的地方选举竞选者模仿,例如,美国加州蒙特雷市市长竞选人麦克龙(Mc Crone)2018年中期选举的口号就是“蒙特雷居民优先”。象征着美国政治风气的专项,越来越趋于保守和排外。

普通人的美国梦与精英们的美国梦

跟斯特恩一样,美国前驻斐济大使、外交官戴维·林恩一开始以为特朗普只有5%的机会赢得总统竞选,当得知大选结果后,他感到非常震惊。但是他的妻子、一位海军护士,却给共和党投了票。她的妻子说,如今的民主党已经失去了跟普通美国底层人民的联系和根基。“民主党以前跟农民、工会成员、工人阶级在一起,现在他们专注于原因而不是具体的问题,例如,关注给跨性别者建什么样的厕所,而不是工厂的工作,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太关注这些领域。但是共和党在竞选中关注普通人的就业问题。”林恩说,“大多数非洲裔美国人的子女为民主党,主打精英政治、自由主义的民主党丢失了很多传统选民的根基。”林恩告诉我。

“世界真的变了。”林恩感叹道,像林恩这样19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高中学历的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一个人可以养活一家人,“可是如今,这却不可能。”他认为,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种羞耻,因为世界其他的国家,像中国和日本,经济上正在发展。所以,提高就业率成为美国人的迫切需要。

所以对很多中下层美国人来说,他们需要 “外出度假,翻修住房,换一辆更好的车,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投资”,那些“勤奋工作的蓝领工人”都在寻找“能够支撑家庭的工作”,而民主党似乎对此视而不见,而特朗普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工作”“工作”“工作”。所以,共和党赢得了大多数蓝领工人选民。

确实,共和党一直强调今天的美国家庭养家的成本上升,美国“第一女儿和总统顾问”伊万卡·特朗普一年前在国会上为税务改革呐喊,如今这项针对儿童的税收抵免的改革方案已经通过。

在林恩看来,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以白人、基督教为主的国家。

林恩先生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网友的认同,例如,一位Youtube上的网友弗兰克·史泰龙(Frank Stallone)就在《美国喧嚣》的预告片后留言说:导演以及他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远比那些诸如自由、精英管理制度和个人思想等概念都要复杂得多。

在一个已经发生改变的世界里保持个人德性

在美国精英看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从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里获得成功。“我们鼓励中国跟我们竞争,我们接纳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让中国开放其经济领域,发展起经济,也让美国受益。我们现在让中国变得富有,更像美国,变得更开放,更加民主,更加性别平等,这是美国人的理解。”林恩说。

看完这部纪录片,虽然觉得情节平淡,并没有高潮,而且主观色彩浓厚,但还是不由得佩服纪录片作者作为一名美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反省精神,虽然斯特恩对于民主党的选举失败非常痛心,但是仍旧想要知道为何会输给特朗普和共和党为何会赢。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所说,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我想,斯特恩拍这样一部反思性的纪录片,无疑是一个个体在一个乌烟瘴气的政治时代里,保持自身德性的一种方式。

在大选结束的第二天——2016年11月10日,《纽约客》杂志主编戴维·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发表专论,用“一场美利坚的悲剧”的醒目标题来形容特朗普的当选。在他眼中,特朗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粗俗不堪,浅陋无知,蔑视少数族裔和女性,无视事实与科学,靠煽动仇外主义情绪和鼓吹白人至上主义思想而当选,一想到他要进入白宫,人们无法不感到“恶心和深深的忧虑”。他宣称,特朗普的当选对于美国国内和国外的“本土主义、威权主义、厌女和贬损女性行为和种族主义”来说是一场“胜利”,但对于美国宪法和自由民主体制来说则是一场“悲剧”。

《时代周刊》也指出特朗普在竞选中利用蛊惑人心的方式操纵了选民的绝望感,动员起一支“隐秘的选民队伍”将他们的愤怒活生生地倾泻到选举政治之中,并不惜以“摧毁昨日的政治文化”为代价来“建构明日的政治文化”,从而在选民中制造“我们vs.他们”的深深裂痕。所以特朗普应该获得的更为合适的头衔不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而是“美利坚分裂国总统”。

《美国喧嚣》的导演斯特恩也跟这些美国左派媒体人感同身受,在万千人拥挤在白宫前举旗欢呼庆祝时,斯特恩一个人陷入失语,黯然神伤,悄然离去。这一场景在片尾和片首都出现过,形成了一个充满情绪感的首尾呼应。

这一带有主观色彩的结尾,又让我想起来同样使用“反高潮”来结尾的纪录片《冲天》。在万千人的欢呼中,有一个人黯然神伤,而他的声音值得被聆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