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央行自爆地方政府债务5大风险 /

中国央行自爆地方政府债务5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昨天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显示,当前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有5大风险,包括底数不清、规模大以及财政风险可能转化成金融风险等。

这份报告主要分为3个部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金融业稳健性评估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全书共有23个揭示风险的专题,其中一个就是今年备受瞩目的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分析。

根据中新社,尽管这份报告表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坦承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仍在违法违规举债,应当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确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5大方面风险:

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难度大。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倾向于向有政府背景的专案提供融资,供需两方的因素导致债务持续增加。

二、隐性债务底数不清,成长较快,规模较大。隐性举债方式多样,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购买服务、与民间资本合作的专案建设(PPP)、各类发展基金和引导基金等进行融资。

三、债务期限错配风险较大,且存在担保链风险。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中长期基建专案,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一些项目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收益难以保证,"借新还旧压力较大"。

四、市县级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比省级更为突出。从债务分布来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一些市县实际负债率较高。

五、财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金融风险。一些省分因清理地方政府融资担保,金融机构基于风险考量停止了对政府信用专案信贷投放,导致部分在建专案面临停工,造成政府与银行间的纠纷。

这份报告不避讳的指出一些地方经济的严峻状况,譬如,某省的民间投资持续下滑,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财政收支缺口逐年扩大,该省有3/5的县市对上级补助的依赖度超过70%。

综合陆媒报导,2014年底,官方曾针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并锁定规模。2015年后,只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能计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新增的其他债务没计入系统中,是隐性债务。

地方债特别是隐性债务的问题今年变得严峻,8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曾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