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拿什么拯救香港楼奴:怎样都给不起首付 /

拿什么拯救香港楼奴:怎样都给不起首付

香港楼市狂潮持续10余年,土地房屋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来虽然受美国加息和中国内地经济环境影响,香港房地产二手市场吹淡风,但对普通港人来讲,要在寸土寸钻的香港购买一处安家小窝仍是难如登天。

11月4日港媒《香港01》联同公屋联会发表“香港楼奴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楼奴指数为45.5分。据估算港人若要购买首套住房,每月需要储蓄1.3万港币(1港币约合0.125美元)长达11年,才足够支付200万港币首期款。此外,民调同时询问无计划置业受访者对储首期(缴首付款)的看法,当中5成半的受访者认同“无论如何都储不到首期”,在30至39岁的年龄群组中,高达61.3%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观点。

繁华夜景背后,普通港人的生活并不容易(图源:VCG)

买房不易,租房更难。根据该项调查,香港租户受访者的月租负担约占家庭月收入29.3%。(若以三口之家月收入约6万港币来计算,大约需要2万港币用于房租支出,这与香港市面约50平方米单位的月租叫价大致相仿。)港媒称,这一数据直逼国际指标“红线”:联合国曾订立指标,一个地区收入最低的40%家庭,住屋支出不应超出家庭收入的30%。

在节节攀升的房价压力下,港人买房的两种趋势在近年来越发明显。一是购买小户型,二是北上置业。

无论在中国内地还是香港,小户型住房都是不少“上车客”的入市首选。然而70平方米的内地小户型,在香港已经算是普通住宅的奢华级别。香港迷你户型往往只有10至20平方米不等。由于小户型相对总价低、易脱手,无论自住或投资都是上佳之选,故近年来开发商为吸客,在香港推出的户型越来越小。

仲量联行2018年8月发布的《住宅销售市场》报告指,2018至2020年香港将有约3300个实用不大于200方呎(20平方米)的“纳米”住房单位落成。这一数据较2015至2017年的同类住房供应量显著增加35%。多间港媒均引述报告称,愉景湾1a/1b区新发展项目最小的住房单位实用面积竟然低于90方呎(9平方米),挑战全港“纳米楼”面积新低。

不足10平方米的居住环境实在令人难以承受,尽管总价低,但这类超级迷你单位往往也难受真正买家青睐。相对于香港,东莞、佛山、珠海等广东省二三线城市成为房价洼地,且环境适合养老,交通十分便利。故此,这些大湾区内地城市也成为港人购房热门区域,地产中介不时推出北上看房团招揽生意。

然而,无论是加推小户型还是北上买房,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的土地房屋供应问题,也不是多数港人愿意接受的上上之选。故此,为增加房屋及土地供应,特首林郑月娥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推出名为“明日大屿”的大规模填海计划。但由于香港社会各阶层矛盾积怨已深,各方利益难以调和,计划一经推出便遭遇不少阻滞。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要寻得最佳解决方案,令普通港人摆脱楼奴命运,恐怕仍是长路漫漫。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