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权倾朝野的恭亲王 为什么被一个翰林扳倒 /

权倾朝野的恭亲王 为什么被一个小小翰林扳倒?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

协助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发起“辛酉政变”的恭亲王奕?,被授予议政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同时,又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身份,掌管外交事务。此外,还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那时候,恭亲王奕?总揽清朝内政外交,堪称权倾朝野。

然而,恭亲王奕?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自视甚高,难免与慈禧太后生出嫌隙。偏偏在这时候,一个小小的翰林,上了一道折子弹劾恭亲王。

这个翰林叫蔡寿祺。

蔡寿祺是江西德化人,1840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由于他没啥家庭背景,又没找到靠山,所以一直在京城当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翰林。1859年,蔡寿祺跑到四川去,想找一个发财的路子。他是怎么做的呢?私自刻印关防,招募乡勇,在四川一带招摇撞骗,谋取利益。

恰好在这时候,67岁的骆秉章奉调入川督办军务,对蔡寿祺的行径很是不满,命藩司刘蓉将他驱赶出四川。

后来,蔡寿祺又靠上了主持山东、安徽“剿捻”军务的胜保。两人关系一度还很好。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胜保就因为连吃败仗,被人弹劾为“腹心大患”。慈禧太后密诏多隆阿率部前往陕西,将胜保押送回京。蔡寿祺还跑去安慰了一番胜保,让胜保大感欣慰。然而,这只是蔡寿祺烧一把冷灶,幻想胜保还能东山再起。

蔡寿祺失望了。胜保被押送回京后,就被慈禧太后以“讳败为胜,捏报战功,挟制朝廷”等多条罪状,赐令自尽。

没了靠山的蔡寿祺,不得不回到了京城,继续当他的穷翰林。1865年2月,蔡寿祺任职“日讲起居注官”,负责给皇帝讲解经史。这个职位没啥权力,但能专折言事,直达圣听。蔡寿祺嗅到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不和的风头,动了歪脑筋。

当年初,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突然打雷、下冰雹。这是一种反常的气候现象,古人则视为“天象示儆”,意思是老天出警告通知了。蔡寿祺决定抓住这个苗头,向恭亲王发起弹劾。因为,恭亲王是领班军机大臣,属于当之无愧的宰相,对“政事或有缺失”负总责。

当然,蔡寿祺只是一个翰林,而恭亲王位高权重,对他发起攻击,稍微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蔡寿祺先是上了一份试探性的奏折。在这封洋洋洒洒3000余言的奏折里,蔡寿祺一口气弹劾了云贵总督劳崇光、四川总督骆秉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西巡抚刘蓉、总理衙门通商大臣薛焕等朝廷重臣,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蔡寿祺暗指恭亲王严重失职。

慈禧太后收到了这封奏折,留中不发。蔡寿祺心领神会,立即写了第二封奏折。在这封奏折里,蔡寿祺就不再遮遮掩掩了,而是直截了当地列举了恭亲王“贪墨”“骄盈”“揽权”“徇私”等罪状,说:“臣愚以为议政王(恭亲王)若于此时引为己过,归政朝廷,退居藩邸,请别择懿亲议政,多任老成,参赞密勿,方可保全名位,永荷天眷。”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要把恭亲王打发回老家。

慈禧太后如获至宝,立即召见恭亲王,告诉有人弹劾他。恭亲王得悉原委后,愤然说:“这个人在四川招摇撞骗,他还有案未消,应该拿问。”

这就有失君臣之道了。当然,也是恭亲王一贯桀骜不驯的真实表现。或许就从这一刻开始,慈禧太后下定决心,要扳倒恭亲王。

很快,慈禧太后就绕过军机处和内阁,以同治皇帝的名义直接下了一道谕旨,以恭亲王“徇情、贪墨、骄盈、揽权”等罪名,“着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这就是说,除了保持亲王爵位外,一切职务都一撸到底。

有意思的是,慈禧太后也认为“徇情、贪墨、骄盈、揽权”等罪名并没有真凭实据。然而,“查办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究属暧昧之事,难以悬揣”,就算没有真凭实据,一样要治你的罪!

慈禧太后的权威,由此建立。

可是,蔡寿祺虽然扳倒了恭亲王,却并没有迎来荣华富贵,反而被“即行革职,勒令回籍”。后来,蔡寿祺依然滞留在京城,穷困潦倒一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