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洞朗对峙后中印军演 两百人展低端互信 /

洞朗对峙后中印首次军演:两百人展示低端互信

截至当地时间12月13日,中、印第七次“携手”军演仍在按计划于成都进行。尽管本次军演早早被打上了“洞朗对峙后首次军演”之类的标签,但中国各界对此一直兴致寡淡,媒体也鲜有报道。

中方此举有其客观原因,除去“中美贸易战”、“孟晚舟事件”比中印相关问题更吸引眼球,及军务不便公开等客观因素外,中印之间当前的低端互信现状似乎更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国国防部此前“中印两军应该携手合作”的发言也因此显出了些许揶揄的意味。

印军精心挑选了参演部队,前往中国的100人编队抽调自印军锡克轻步兵团第11营(图源:VCG)

风吹草动劝阻携手

新德里方面自2018年4月开始,就一直试图恢复在2017年因洞朗对峙而被无限期搁置的中印“年度军演”。这也是印方在2018年初积极展开的对华外交攻势的一部分。

当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武汉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举行非正式会晤。印方寻求夹带议题、蒙混过关的意义也因此跃然纸上。

很快,到10月中旬时,印军方面便自说自话,把部分议程披露了出来。此后中印两军的互动也和印度陆军披露给印度报业托拉斯(PTI)、《印度教徒报》和《印度时报》差不多:双方的确在11月召开了军方高层的会议。

但到中方落实演习兵力时,这就和印方此前夸口的“双方各175人”不一样了:中方只确定了双方各100人的规模,这也是该演习2007年启动时的状况。这就让中印之间的“信任措施”显出了讽刺的意味。

必须承认,环顾“携手”军演自2007年到2016年的发展历程,外界能看出中印军方在低级别互信下近乎挣扎的合作。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双方把手缩回去。

的确,2007年到2008年时,两军把参演规模从各100人升级到了各一个连(约140人),中方还一直派出成都军区(后为西藏军区)一线官兵参演。但这一变化是时任印度总理的辛格(Manmohan Singh)访华后才推动的。

当印方试图让持印控藏南地区的官兵入境时,北京就无限期推迟了原定2009年举行的“携手2009”联演。加之此后中印又在边境彼此对峙,这使得直到辛格在2013年10月再次访华,“携手2013”才在一个月后于成都展开。

莫迪政府确立后,新德里一度维持了对华的亲睦态势,这也让2014年到2016年度的“携手”演习一度出现了规模的扩大,当中方仍维持一个连的兵力时,印方在2015年赴昆明后就确定了自己175人的规模。演习时间也从原先的一周最终拉长到两周。

情报显示,中方参演部队或来自西藏军区一线部队(图源:VCG)

遗憾的是,中印在洞朗旷日持久的对峙最终还是让原计划在2017年于成都展开的联演取消了。而就当前的局面看,中方能维持百人对百人的规模就已经显出了足够的克制。

印度也不相信这一切

其实,质疑“携手”成色的不仅仅是中方,印方也是如此。

环顾2018年的印军动向,其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举行的联合军演规模更为突出。印方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印军正在通过演“加强与友好国家全面战略联系”,推动“军队合作”。相比之下,与中国的军演则更多是一种“信任考虑”。

资料显示,也就在一个月前,印军的国际军演正在不断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11月1日至14日,印度与日本在印度临近东南亚的米佐拉姆邦举行了“达摩卫士-2018”军演,这也是两国有史以来的首次联合军演。

此后,印军还和俄军于11月18日至28日举行了代号“因陀罗2018”的陆军演习。美印特种部队和美印空军的演习也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先后举行。相比之下,在成都毫无动静的“携手”可能就只剩下新闻价值。

事实上,就在2018年9月,美印两军甚至还在中印边界一线大约100公里的前沿举行了年度联合军演。相对于中印间连、排级的指挥层级,美印自2004年开始的联合演习已上升到师级规模。当新德里开始津津乐道于美印“两军未来可能并肩作战”时,中印之间仍维持对峙的现状让“携手”的举行显出了些唏嘘。

就目前局面来看,中印双方可能正在面对一种局部政治环境洗牌的现状。印度即将在2019年应届大选,莫迪集团选情也在同期告急,北京与之“携手”的价值也因此打了折扣。

从这点看去,北京和新德里的军方与防务人士近来可能更会积极展现出两国表面友好的现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