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新法禁止强制外商转让技术 靠谱吗 /

中国新法禁止强制外商转让技术 靠谱吗

中国官媒近日公布了人大正在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的部分内容,其中规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外商转让技术,并建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中国为何针对外商投资推出新法?新法规能否有效改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环境?

资料图片:2018年10月26日举行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会场

据新华网12月23日报道,当天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规定,外商投资过程中技术合作的条件由投资各方协商确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

草案还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履行向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政策承诺或者合同约定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依法对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报道说,外商投资法有望替代中国早年制定的“外资三法”,成为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美国高地智库(High Point Institute)研究员秦伟平对此分析说,“因为之前的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应该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而且随着这个经济社会形式的变化,我觉得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是滞后的一个状况。所以这次重新立法,我认为是好事情。”

秦伟平认为,中国目前推出外商投资法草案,跟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市场有关。

“一方面是中国这个成本在一直在上升,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整个消费市场也在萎缩。还有一个大家可能很少在公开讲的,就是整个中国的这个法律的环境,对外商企业已经不是像以前那么友好了。我们知道早期这个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了很多超国民待遇,这个超国民待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中国民间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认为,外商投资法草案中的禁止强迫技术转让等规定,显然是中国对美国在贸易战中提出的一些要求作出的回应。

“其实他有多少有一种对美国压力的一种回应。当这个回应,应该是值得肯定的。是因为本来就不应该如此。就是自由贸易,它是公平贸易,而且它肯定不能是强制性的,不能强买强卖。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好的。”

草案还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法减损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不得违法设置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违法干预或者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秦伟平认为,中国此前要求包括民营企业和外企在内的企业设立党支部,显然是给它们增加了不合理的义务。

“这是非常打击投资者的信心的,因为完全对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的干扰,而且增高不必要的一个成本。这个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还有一个跟政府的沟通成本。民营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都不应该设党支部这样一个很离谱的一个行为。”

新法规能否有效改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环境?秦伟平认为,有法可依比无法可依好,但是即使外商投资法案被人大批准并实施,外资企业在中国仍可能面临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因为中国整个的环境是司法并不独立。当中国这个外资企业它的利益和那个中国政府的利益如果起冲突的时候,背后可能是有一个政治博弈。”

根据该草案,外商投资企业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通过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解决。盛洪认为,在缺乏司法独立的环境下,任何企业在中国想告政府侵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都绝非易事。

“我觉得最令人担忧的实际上是司法体系他是否能够去执行这些东西。如果司法体系他不是独立的话,他怎么执行?它上面有个政法委,然后他就说,政法委说应该这样判,那怎么办?或者说,企业技术去诉了,然后法院说我不受理。为什么不受理?政法委不让我受理。”

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在中国缺乏保障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知名经济学者向松祚12月15日的演讲《四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过该视频在中国互联网上被迅速删除。向松祚说,

“改革开放搞了40周年,现在竟然由总书记专门来提保障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见我们的法制、可见我们的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问题多么的严峻啊。”

盛洪认为,其实民营企业在中国的合法权益,也像外资企业一样得不到保障。在受到外部压力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保护外资的特定的立法,令外资在中国可能享有高于民营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这是非常可悲的,也彰显了中国法律缺乏公平的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