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澳悉尼私校学费飙升!首次突破$38000 /

最新!悉尼私校学费飙升!首次突破$38000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全世界的家长都在绞尽脑汁的思索一个问题,

如何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据最新教育规划指数显示,

悉尼的私立教育费用排名位列全澳第一。

在悉尼,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接受私校的教育的话,在上大学之间,

需要总计为孩子的学费支出50万澳元。

最近,悉尼东部地区最著名的教会女校——悉尼圣公会女子文法学校(SCEGGS Darlinghurst)宣布,

2019年的学费将飙升到38214澳元。

这是悉尼私校学费首次超过38000澳元,创造历史新高!

而2018年的学费是37282澳元,涨幅达到了2.5%。

国王学校(The King's School)12年级学费增长27.7%,

从2013年的28905澳元增至2019年的36900澳元。

圣安德烈座堂学校(St Andrew's Cathedral School)增26.6%,

从2013年的25665澳元增至2019年的32480澳元。

悉尼东区玛利亚学院(Moriah College)学费从2018年的33680澳元增至2019年的34770澳元。

相对于2018年,

悉尼地区一些私立学校的2019年的学费最高涨幅会达到4.3%。

如果把时间线进行延长,

悉尼私立学校的学费涨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过去的六年时间里,

顶级私校的学费涨幅已经超过了25%,

远远超过了这一时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增长为9.1%),

私校学费的增速比生活支出费用要快得多。

如果是在2013年入学7年级的话,家长们就会明显感受到这一巨大涨幅。

莫纳什大学教育专家David Zyngier博士表示,

私校孩子的父母要在学费上花费超过50万澳元,但是把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考量内容之一的时候,私校孩子并不比公校孩子的表现突出,因此这是在浪费钱。

公立还是私立?私校的学生和公校的学生谁更优秀?

一般来说,公立学校由政府统一投资建立,

由州政府教育局统一管理,学费免除,报名时有学区的限制。

但是受制于政府教育拨款的限制,

在硬件设施上可能没有私立学校那么好。

下面为最新HSC排名前十的新州公立普通中学名单,

买房必备。

而私立学校多由教会,企业和私人建立管理,

教学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行仪表,并在社交活动和团体活动上给予学生更多锻炼,

打造学生的“贵族风范”。

当然了,学费也是相当之高!

下面为最新HSC排名前十的新州私立学校名单,

土豪必读。

Curtin University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

总共采访了澳大利亚17,000多名成年人,

结果显示,

私立学校男性毕业生的收入较公立学校的高15%,

女性毕业生的收入较公立学校高19%。

私立学校的学生比公立学校的学生长大之后

挣得更多、住得更好、生活更幸福!

但调查人员同时认为,

私校的毕业生之所以收入更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们所出身的家庭来自社会的较高阶层。

外媒曾把悉尼中学的高考成绩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数据统计,

总结出一条拿铁线,越蓝学校越好。

结果发现拿铁线上方的地域与好学校紧密相关。

今年新州高考HSC排行榜前十名中八所学校是公校,两所是私校。

2019年,悉尼最贵的私立学校SCEGGS Darlinghurst,

今年在新州排名第25位。

其他私立学校比如Moriah College排名第32位,

King排名第41位。

关于上私校还是公校,

大多数家长在权衡比较之后一般都会倾向于公立学校,

因为私立学校的学费实在太高了。

虽然,在私立学校孩子的确能享受到精英教学的氛围,还有五花八门的校园活动,

但是去公立学校后省下的钱也可以让孩子享受同等的待遇,

比如一对一的家教辅导,出国旅行或者兴趣课程。

此外,有很多公立学校也能给予孩子先进的教育并将孩子培养成精英,

其培养的学生成绩并不比私立学校的差。

简而言之,

去公立学校省下来的学费可以完全复制私立学校的优势。

不过,针对澳洲日益昂贵的私校教育,

悉尼科技大学(UTS)教授Christina Ho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当前澳洲教育正在演变成一种昂贵的“商品”,那些有钱的私校在硬件和师资上的优势日益明显,

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两极分化。

无论如何,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永远不会改变。

不过,面对正在变得严重的教育分级现象,澳洲政府是否可以做出思考,

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变现状,让无论是私校还是公校的学生,都能获得并肩妣美的教育,

或许能够让澳洲的教育系统更上一层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