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刘永坦,钱七虎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刘永坦,钱七虎获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祝贺!中国科学家!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1月8日报道,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据了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首次设立,至2017年度,共有29位科学家登上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这些最高奖的获得者,或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有卓越建树;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海防长城”铸造者

据中新网报道,82周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骨骼硬朗。40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

刘永坦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曾先后于1991年和2015年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

1月8日,刘永坦荣膺2018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这份中国科学家的至高荣誉,刘老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儿事,这事离开团队的力量也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1981年刘永坦访问英国;哈工大供图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永坦”这个名字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的祝愿,也是对国家和平的企盼。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刘永坦很早便随家人颠沛流离十余载。但这份国难记忆,也让他有了自强强国的梦想。

从小刘永坦就在母亲的督促下读史书、诵诗文,培养了强烈的求知欲和爱国心,“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昏暗的菜油灯下做完作业后,聆听母亲用慈祥动人的声音诵读诗词和讲解家国大义时的激情。”

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过一年预科、两年本科的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作为预备师资,被学校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从此,他便走上了大学的讲台,直到今天。

刘永坦院士与他的团队;哈工大供图

1979年6月,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师从著名雷达技术专家谢尔曼。勤勉的刘永坦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赢得了谢尔曼的认可,获准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部分研制工作中去,打破了以往中国留学生只能从事边缘科研工作的局面。

一年多的时间,在“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的循环反复中,刘永坦攻克了这项课题,谢尔曼盛赞道“刘永坦独自完成的工程系统,是一个最有实用价值、工程上很完善的设备,他的贡献是具有独创性的。”

这次难得的科研任务,让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存在“盲区”。因此,很多国家开始研制新体制雷达,希望“千里眼”能练就“火眼金睛”。

1994年6月刘永坦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供图

新体制雷达被俄罗斯人称为“21世纪的雷达”。当今世界的千余种雷达中,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而且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70年代中期,国内有关单位曾对该项技术进行过尝试,但由于难度太大、技术储备不足等诸多因素,最终未获成果。

1981年,刘永坦在回国的路上,萌生出一个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这是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具有开拓性的攻坚战。在国内外毫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刘永坦一头扎进实验中去。

经过八百多个日夜的努力、上千次的实验,以及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由刘永坦主持的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获得丰硕成果,为中国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打下了基础。

刘永坦院士在阅读杂志(吉星 摄)

彼时,刘永坦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预研使命,但刘永坦却认为“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国家需要的是建立有实际意义的雷达实验站。因此,1986年刘永坦又开启了“新体制雷达研究”,为研制完整的雷达系统而奋力拼搏。

作为主帅,刘永坦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由于赶不上吃饭而用面包充饥,困了就倒在实验室的板凳上凑合一觉……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付出让刘永坦落下了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严重时他曾因疼痛,几个月不能行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0年4月,团队首次完成了中国对海面舰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标志着中国新体制雷达技术实现了对海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当目标出现在屏幕上时,团队成员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威海雷达实验站,哈工大供图

但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却不满足于此,转头又带着团队成员投入到提高雷达性能的研制中去。

对于恩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刘永坦的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强深受感触:“很多科学家是一辈子做一个领域,但刘老师是一辈子只做一个雷达。这件事情要是做不成功,他这一辈子的科研可能就被耽误了。”

刘永坦视察基地情况;哈工大供图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1年刘永坦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刘永坦研制的新体制雷达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永坦介绍新体制雷达研制情况,哈工大供图

面向国家未来远海战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活跃在科研前线,继续带领团队规划实施对海远程探测体系化研究,逐步开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构建“海防长城”添砖加瓦。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刘永坦淡然说道。

钱七虎:把个人利益融合进祖国需要

图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来源/视觉中国

钱七虎,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解决了孔口防护等多项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在深部岩石力学、深地下工程防护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国内多条地铁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设计方案审查工作和评标工作,作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协助完成了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和武汉长江隧道建设。

他不计个人得失,祖国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儿去。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军队重大科研任务,以及装药量世界第一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与时为我国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机库防护门计算,在工程防护、岩石力学及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科研成果丰硕。

钱七虎常说,只有将个人的利益、前途融合到祖国、人民的事业和党的需要中去,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不被坎坷和困难所压倒,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去攀登事业的高峰。

刻苦学习打下基础

1953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那时的青年学生都渴望学习工程技术,憧憬着成为各类专家,投身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当时中学的领导先是通知我保送苏联留学。我一心想着到苏联学习水力发电,回国后在长江、黄河上建设巨大的水电站。”钱七虎回忆,“可不久组织又通知我因哈军工急需学员,改为保送我去哈军工学习军事工程。”面对这个巨大的转折,钱七虎没有犹豫,他深深明白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党和国家的关怀。“‘党叫干啥就干啥’, 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成为我一生做人的准则。”

在哈军工六年的学员生活中,钱七虎除一次暑假外,其余时间都留院钻研课程。平时节假日,他也很少上街观赏哈尔滨的美丽风景,连春天松花江千里冰封融化的壮观景色也遗憾错过。凭着刻苦,钱七虎获得了全优的学习成绩。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军工预科毕业,进入本科要分专业。当时军工学员中最吃香的是可以戴大盖帽的空军和海军工程系,其次是能穿大皮靴的装甲兵工程系。不少人认为工程兵工程系土气,至于学习防护工程专业,更被认为是和黄土打交道。“当时我们的专业分配是‘命令’宣布的。对于防护工程专业,我并没有因为它是组织分配的,而减弱了对它的感情。”钱七虎说,“我通过实践和对专业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它在保卫祖国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为献身防护工程事业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钱七虎毕业后留院担任教员,被选拔留学苏联,前往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攻读副博士研究生,仍然从事防护工程专业的研究。在留学的四年里,钱七虎一如既往刻苦攻读,收获颇丰。

1965年学成归国的钱七虎又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但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刚回到北京的他原本被安排在工程兵科研设计院,可休假一个月后,他接到了回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工作的新任务。二话没说,钱七虎立刻动身去西安报到,这一干就是30年。

钱七虎没能在文革中幸免,但逆境并没有让他消沉。文革中的充裕时间、单身生活的寂寞,成了他从事科研的有利条件——他抓紧每分每秒看书、推演公式。为拿到精确的数据,钱七虎到当时国内仅有的几个有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单位去,在别人吃饭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上机操作。他跑图书馆、进情报所、査资料、熟悉了防护工程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竭尽全力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一个个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这些艰难的日子所取得的成绩也为我之后发表论文、著作以及获得科技成果奖打下了基础。”

主持实施“天下第一爆”

1992年,钱七虎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那时,偌大的珠海市只有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机场——三灶机场,每天只有一两个航班。当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机场扩大为3平方公里,并将1300米跑道加长为4000米。然而,雄踞三灶岛南端的炮台山成了机场扩建的天然障碍。

炮台山要爆破的消息迅速传开,可工程让人生畏——土石方达1085.2万立方米的炮台山要一次爆破成功,50%的土石方要抛入大海,剩下一半也要松动破碎。时任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的钱七虎临危受命,他立下了军令状:风险与机遇同在,我到珠海去考察,能干我就在那里定下来,我对院党委负责,对上级负责。

在钱七虎的领衔下,工程团队克服了土石方抛掷率、准爆等问题,还尽可能减少爆震危害。当年12月28日下午,1.2万吨炸药和数万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确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内逐一起爆。七八分钟后,硝烟散去。大半个炮台山没了踪影,剩下的是一大堆蓬松的土石——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而科技的进步,得益于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将他们的毕生心血,投入到国家各项科研事业当中。1999年设立以来,2004年度、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两次空缺,29位科学家分别是: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两人共同获得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1年度——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度——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5年度——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李振声;

2007年度——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度——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谷超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

2010年度——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的师昌绪;——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王振义。

2011年度——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谢家麟;——另一位是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的吴良镛。

2012年度——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以及“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2013年度——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另一位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开甲。

2014年度——授予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于敏。

2016年度——授予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赵忠贤,以及在青蒿素发现上做出科学贡献的屠呦呦。

2017年度——授予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王泽山,另一位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侯云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