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苏联援非启示录:俄应汲取的中国智慧 /

苏联援非启示录:俄罗斯应汲取的中国智慧

最近,俄罗斯在苏丹和中非共和国的活动,成为热门的话题。有抗议人士指责俄罗斯的私营安保公司为苏丹的安全部队充当顾问。而莫斯科也一直在加强与中非共和国的军事联系。2018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曾直言雇佣军机构有权“把他们的商业利益推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俄罗斯打算通过私营武装在非洲扩大影响力的意图已然明了。其实,在冷战时期苏联也曾通过大举援非等方式,支撑其称霸野心。与中国不同的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其对非洲的影响力也荡然无存。

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拓展了外援范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图源:VCG)

苏联在斯大林(Joseph Stalin)时期,即已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援助。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其战略野心也不断膨胀。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时代,苏联开始向“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大力援助。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执政时期,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占据主动,开始广泛培养亲苏势力。到1981年苏联援助国数量达64个,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第三世界国家。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执政后,苏联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注重生产性项目和农业发展。1986年起,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业援助增加20%。为埃塞俄比亚建设拖拉机厂及国营农场、为安哥拉援建棉花种植农场等。

苏联对非援助力度空前,但具体的援助数据被指严重压缩。1987年5月,中国外交部在非洲解放日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稿披露:苏联对非洲经济援助年平均额1954年至1964年为1.8亿美元,1960年至1980年为4.1亿美元,1981年至1986年为7.1亿美元。与此同时,从1965年至1981年,苏联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由5.19亿卢布增加到33亿卢布,增长了5.3倍。

但据中国观察者网登载的相关文章指出,截止到1989年,苏联共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1,490亿美元援助,这个规模大致相当于苏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总量的8%左右,远远超过美、英、法等国对外援助与国力的对比。

苏联给予非洲巨额援助,被认为是拖垮苏联经济的一大因素。尤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转失灵,生产端和分配端效率低下,国内所需尚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大量物资用于援外,更给僵化的运行体制造成巨大负担。

当然,苏联对非洲的慷慨自有其所求。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苏联援非力度的加大,其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也呈快速增长趋势。而非洲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也被视为未来值得开发的宝地。不过,与这些相比,对苏联来讲最重要的,也是其同中国援非很大不同的一点是,苏美两国争霸的需要。可以说,苏联对非洲的援助,就如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加大援助越南、朝鲜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力度一般,停留在对方政治上的表态支持等务虚层面,而忽略物质上的回报。

而这种务虚层面主导下的“慷慨解囊”,或许一时会支撑起苏联领导人成为全球领袖的虚荣心,却使得花大价钱维系的国家关系显得极其脆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苏联对埃及的援助。随着1970年埃及总统萨达特(Anwar Sadat)的上台,苏联欲借机拓展在非洲的影响力,遂与埃及签署友好条约,向其提供50亿美元的援助,为其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阿斯旺水坝,派遣各方面专家达18,000余人。但两国关系的蜜月却没能维系多久,埃及很快转向美国。萨达特于1972年驱逐了所有苏联顾问,1976年废除两国友好条约,到1978年,直接宣布终止偿还欠苏联的40亿美元债务。

而且赖债不还的并非只此一家。苏联还曾向利比亚借款46亿美元,但直至苏联解体,这笔欠款都未能归还。俄罗斯继承苏联所有债权后,宣布免除利比亚45亿美元债务。2008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Muammar Gaddafi)访俄,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欢迎宴会上,又免除了其所欠的最后债务。

总体看,苏联当年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援非方式显然得不偿失。对比中国在中共建政后的一段时期,为承担国际主义义务,输出意识形态和革命理想,也曾不顾国力大举外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中国发展道路转轨,朝更加务实、更加灵活的方向前行,对外援助也摆脱了输血式的单一路径。这不仅有利于受援国的发展,也有力与巩固援助成果、尤其是由此扩大的中国影响力。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内外交困,经历了国家转型的阵痛,苏联当年基于外援的战略布局,一时无暇也无力顾忌。如今,随着其国内政局稳定、国力上升,国际空间在与西方国家龃龉中不断遭到打压,开拓非洲,或正当其时。在这方面,苏联和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