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50°C,澳50°C!地球开启极端模式 /

美国-50°C,澳洲50°C!地球开启极端模式??

最近极寒天气发威,生活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朋友们可谓是遭了不小的罪!

几十年一遇的冷风暴席卷而过,这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气温,让大半个美国变成了大冰窖!

爱荷华州北部地区的温度降为-43~-48度!这样的凌冽寒风,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分分钟就会被冻得结霜!

目前这场冷风暴已经导致了6人死亡,美国多地的公共服务也陷入了瘫痪,多架航班取消、多所学校停课。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其twitter写道,美国中西部正遭受的这股极寒天气,来自极地漩涡分裂。

就在人们遭受苦寒的同时,美国总统川普也没闲着,他竟然发推提问,天气这么冷,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在美丽的中西部,寒风凛冽的气温正达到零下60度(风寒指数),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在未来几天,还会变得更冷。人们在外面连几分钟都坚持不了。

那说好的全球变暖到底是怎么回事?(全球变暖)请快点回来啊,我们需要你!

川普这般抖机灵立即引发了人们的争论,不少人对他说风凉话非常愤怒,不少人也选择站在了川普一边,这一话题甚至在还登上了中国的微博热搜!

01

极寒与气候变化无关吗?

川普并不是唯一一个试图将寒冷天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驳斥联系起来的政治家。

但他却是一直以来喊得最响亮的名人,他认为这是一场骗局。2018年,川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引起全世界热议。

一个来自芬兰的环保组织想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脸,雕刻在一座北极冰川上,想以此证明气候变暖问题确实存在。

为了教育一下川普,美国人还费心做了一个简单易懂的视频,对川普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进行科普。

比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后

川普你可能就没地方打高尔夫球了

海平面上升

让你在佛罗里达州那些奢华别墅

全部都要受影响

极端气候影响农业生产

让你吃不成KFC

你川普最喜欢的事情

也无法继续了……

视频有很多恶搞成分,但其实是苦口婆心啊……

那么入川普所说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了,怎么还会有如此极端寒冷天气呢?

科学家表示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的的观点,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推特上回怼川普说:“首先冬季风暴不能证明全球变暖没有发生”。

此外该局研究员Barbara Mayes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也并不意味地球再也不会冷了。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曾经发表的文章中彻底驳斥了这种观点,即寒冷的天气,甚至是延续时间较长的寒冷天气——可能是全球变暖被夸大的证据。

著名的尼加拉瓜大瀑布结冰……

CBS报道中提到,全球气候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过去的4年时地球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4年。

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有很多,即使你不相信温度计数字,那么包括极地冰层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花期和花粉季节延长、以及湖泊、溪流和海洋温度的上升等等都是额外指标。

从1992年起,有3万亿吨南极冰盖的冰雪融化

北极附近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多,这种“北极放大效应”在冬季也尤其明显。

当暖空气侵入北极圈时,削弱了极地的漩涡,将冷空气团向南转移到了欧洲、亚洲和美国等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你还记得2016年席卷全中国的特大寒潮!

尽管极低的气温打破了纪录,但总体看2016年冬天的气温其实是偏暖的。

气候变化的影响总是彼此影响,有时会使得大气波动更加剧烈,有时会影响到平流层大气环流情况,而这些不同寻常的环流,往往让这种短暂而又极度寒冷天气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芝加哥河结冰

02

极端天气频发,地球乱套了

不仅仅是这次突如其来的极寒天气,当原本的气候规律被打破,气候变得像是一位经常乱发脾气不讲理的孩子,偏离平均态越来越远,振动越来越大。

暴风、暴雪、暴雨、干旱、热浪等异常天气席卷全球,无论你身在哪里,逃到哪里似乎都无法躲藏,总有一款适合你!

还记得2018年11月,那场毁灭性的加州大火吗?

美丽加州沦为人间炼狱,的确这只是一起意外引起的山火,但地球生态系统的关联总是十分密切。

来自耶鲁大学Forestry & Environmental Studies组织的报告,验证了气候变化对本次山火造成的影响,加州秋冬季节迎来内陆强风时,干燥的植被就成了一触即发的易繎物,强风构成野火快速蔓延的现成条件。

气候变化的因素往往在不敬意间就成了扩大威胁的帮凶。

同样在2018年,英国干旱48天缺雨程度罕见、希腊以及瑞典干旱严重造成山火、日本酷热连着水灾、澳洲严寒后又来狂风暴雨。

BBC 中文网

就在几天前,澳大利亚被高温炙烤,部分地区温度创造历史新高,甚至突破了50度!

这股热浪随后来到新西兰,新西兰多地出现高温,卫生和气象部门还发出预警表示新西兰已经达到“危险”级别,可能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2018年新西兰保持了84年夏季最热记录被打破,照这个趋势,想必今年夏天或许将再创新高。

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的冰量已经锐减了18.4立方公里。冰川面积相比40年前,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一,并且冰川融化的速度还在持续加快。

1867年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拍摄者Thomas Pringle

2018年2月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动物们的生存环境。

2018年4月,北岛北部东海岸的海滩上发现了成百上千的小蓝企鹅的尸体。小企鹅根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寻找食物以及对抗恶劣的天气。

新西兰Radio NZ

2018年8月,北极圈部分地区温度高达32℃,北极熊在快要融化的浮冰上找不到食物,要么饿死,要么淹死……

几年前,环境摄影师Jenny Ross在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群岛无意间拍下的画面令人不忍直视。

全球变暖,海冰融化,为了觅食填饱肚子,本来不吃同类的北极熊,不得不同类相残,甚至对幼崽也“痛下杀手”。

03

人类是在自作自受

“人类必须把全球变暖程度,控制在1.5℃以内。否则,到2040年,地球将发生气候大灾难。”

这是此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了超过6000篇科学文献,由全球专家联合得出的结论。

在各种灾难面前,我们躲在屏幕背后,一边感叹,一边暗喜,还好,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人类还不改变自己,那么全球变暖将无法逆转,还有22年,可能我们的历史就结束了。

因为1.5℃的限额,人类已经用完了1℃……

2018年8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特殊的一期杂志,封面全黑,只有一行白字:30年前,我们原本可以拯救这个星球。

文中刊登了这家杂志有史以来最长的3万字文章《失去地球:我们几乎阻止气候变暖的那十年》,回顾了1980年代美国学界警告气候变化,政府却袖手旁观的历程。

04

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

人类需要拯救自己

人们一直在呼吁“拯救地球”、“救救地球母亲”。

或许你也知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说过的话:“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地球已存在了44~46亿年,人类只是寄居在地球上的无数物种之一。

和许多物种一样,在气候环境适宜的时候,人类产生了;一旦气候环境不合适,人类就会和恐龙一样灭绝。

但地球还是那个地球,根本轮不到人类拯救。人类只能拯救自己。

人类无止境焚烧燃料、大肆砍伐森林,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所谓生活便利,我们正一步步亲手毁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电影《后天》里的场景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冰山融化、全球海啸、地震肆虐,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

在末日危机前,你得想想,眼下环保组织倡导的低碳行动其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更确切地说,它是你自救的最好方式。

著名的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教授发表的论文指出,避免全球暖化达危险水平的唯一途径是实现“负排放”,也就是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减量。

那么面对气候变化,除了吐槽我们个人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 尽量少开车 乘坐公共交通 /

如果你每天都开车去上班,仅仅是通勤一项就会超过你整年的碳预算标准。如果改乘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就可以大大减少你的碳排放了。

/ 节约使用能源 /

家中电器在选购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节能型的。在房间中自然光线充足的时候,还可以尽量不开灯。这些做法不仅有助节能减排,还可以实实在在地减少电费账单,帮你省钱。要知道,一个标准的紧凑型荧光灯可以减少超过330kg的温室气体。

/ 减少食物的浪费 /

在我们的垃圾填埋场里,浪费的食品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它们分解后产生的甲烷会排放到大气中。而更重要的是,食品浪费增加了需要生产的食品量,而它本来就已经是我们碳负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购买食品时,你可以提前规划用餐量,拟定购物清单,避免冲动购物。去餐厅吃饭后可以打包等等。

/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多回收利用 /

重新制造产品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回收和再利用能减少制作新产品所需的能源。你可以把本来要扔掉的的东西捐给需要的人,少用一次性餐巾纸、木筷子、纸杯等等。尤其是塑料袋,在新西兰你可以把这些塑料袋丢进超市的回收桶。

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会看到人类的终结,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对自己的后代慷慨一些呢?

正如思想家埃德蒙德·伯克曾提出的,在逝者、生者和来者之间存在一个社会契约。

我们是否履行了自己

在这个契约中的责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