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汉字读音说改就改犯众怒 北京急表态 /

汉字读音说改就改犯众怒 北京急表态

近日,一篇有关汉字改音的文章在中国引发热议,文章指出字典可能把词汇"说服"(音同"睡"服)的读音改成与"说话"的"说"同音,改读音是因为"将错就错"。

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了汉语读音一直发生变化。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导,"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社群媒体帖文指出,中国有关部门在字典中修改了部分汉字词语的普通话读音,其中包括把很多常见词的发音"将错就错",改为大多数人都读错的用法。

这篇文章迅速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很多网友质疑这将导致发音混乱,称"我可能上了个假学"。

中国教育部下属部门则回应说,读音修改计划尚未通过审议,暂应以原读音为准。

在引发讨论的贴文中,作者列举多处词语和诗词中单字的读音修改。例如,唐代诗人杜牧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从拼音同"侠"改为"协"。

在另一个案例中,更为常用的词语"说服"中"说"字的读音,从音同"睡"改为跟"说话"的"说"同音。

报导指出,很多网友对读音修改表达不满。有网友认为,不能因为读错一个词的人多了,就"随大流"。"为什么文化要给文盲让步?这也能少数服从多数?"一名网友说。

还有微博网友留言表示,"汉字古诗一直讲究押韵,现在被改得不伦不类,当时的作者要知道了怕是要气炸。"

BBC引述教育学者熊丙奇说,修改已经确定的读音会增加成本、焦虑,以及更不规范使用的情形。

另据北京日报报导,网上热议的很多词语实际来自2016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而这份修订稿在三年后,仍未正式发布。

中国教育部下属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回应中国媒体称,由于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凖。

尽管此次热议的改音可能是虚惊一场,但普通话汉字因为不同音产生的分歧并非新鲜事,有时候甚至引发争执。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国营解释,在中国历史上,战争和饥荒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当时的强势方言,导致汉语读音一直在发生变化,"比如说,唐宋时代的官话的确更接近现在的一些南方方言。在一些诗句、地名、姓氏上,他们被保留了下来,"黄国营说。"古代汉语有很多单音词,声调也比较多,但到现在,普通话只有四声,古汉语的‘入声’已经消失了。"

黄国营说,因此,很多引发争议的两种读音,实际上是少数残存的古音和今天标凖普通话发音的区别。保留古音还是统一用今音,"各有利弊","保留多一点古音,有助于文化上的传承,全部改为现代的口语读音,有助于推广和统一。所以,这是一种取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