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特金会时,这位领导人也迈出了国门 /

金正恩访越之时,这位领导人也罕见地迈出国门

▲2月25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右)会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图/新京报网

关心国际时事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来,号称“中东十字路口”的东地中海国家叙利亚兵荒马乱,内战不断,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近10年也没怎么出访过——除了在2015年10月20日,为求救兵,他匆忙对俄罗斯进行过一次“工作访问”。

所以,本月25日他突然出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让国际社会颇为吃惊。

一些媒体甚至发出了“阿萨德10年间首次出访”的“错码”——这当然是谬传,2015年阿萨德还是出访过一次的,而上次他访问伊朗也是2010年的事,算起来还不到10年。

一、阿萨德为啥这个时候出访伊朗?

不管怎样,这是叙利亚内战大体告一段落、反恐形势渐趋稳定后阿萨德的首次出访。

访问对象又是内战期间一直力挺自己、出钱出兵出力的伊朗,这必然引来广泛关注。

尽管访问细节并未全数公布,但伊朗方面的接待规格挺高: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统鲁哈尼、伊朗革命卫队领导人苏莱曼尼,先后与阿萨德会晤。

双方共同强调了“40年鲜血凝成的盟约和友谊”,表达了“继续稳定双边密切关系”的态度。

但有句话说得好,“强调什么往往意味着什么地方有些麻烦”。

仗刚打完(其实还不算全完),阿萨德这边百废待兴万机待理,伊朗这边则和美国关系正僵,“伊朗核协定”谈判关键人物、外长扎里夫更是在2月25日(也就是阿萨德到访的同一天)辞职。

两边都处于并不清爽的当口,阿萨德搞这次高规格出访,郑重其事强调“关系、友谊”,难道这“关系、友谊”出了问题不成?

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伊朗和叙利亚阿萨德当局同属什叶派,前者正是打着“同派互助”的旗号对叙利亚助拳的。

二、伊朗是叙利亚的“贵人”,也想从叙利亚捞到“好处”

实话实说,若无伊朗这些年来的支持,内忧外患的阿萨德就算有俄罗斯这个“贵人”相助,也未必能挺过难关。

要知道俄罗斯毕竟离着远,而伊朗却可借道伊拉克什叶派控制区,给予大马士革当局更“瓷实”的支持。

问题在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波斯人是举世闻名的商业民族,当然也不会“白干活”——

他们朝思暮想的,是构建一个西起巴勒斯坦加沙、东到阿富汗乃至中亚的“什叶派之弧”,而叙利亚这个“十字路口”则正当要冲。

不仅如此,伊朗和以色列是地缘政治的死敌,在黎巴嫩扶植真主党和以色列不时“死磕”,只有确保叙利亚这条路“畅通无阻”,德黑兰和真主党间才不至于“断线”。

而随着美国从伊朗核协定“退群”,以色列又和沙特结成地缘政治上的反伊朗统一战线,伊朗迫切感到孤立,也希望能从战后重建的叙利亚捞到尽可能多的利益。

2017年底,伊朗武装部队参谋长巴盖里将军访问大马士革,提出一系列“友好帮助的回报”要求,包括叙向伊朗出租地中海之滨海军基地50年,在叙利亚领土部署伊朗空军,给予伊朗磷酸盐和铀矿等独家开采权等。

但这在阿萨德的不置可否和俄罗斯方面施压下不了了之。有消息称,不久前伊朗方面再次旧话重提,但又被阿萨德“磨”了过去。

三、阿萨德最近的日子并不难过

其实阿萨德最近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去年12月16日,苏丹总统巴希尔成为叙利亚“出事”以来首位到访大马士革的阿拉伯国家最高领导人;

12月28日,沙特和阿联酋相继表态,称“不反对”恢复叙利亚自2011年11月16日起就被冻结的阿盟会员资格。

这可是非同寻常的地缘政治大事。

要知道,当初正是沙特在阿盟等“圈内”带头反对,阿萨德当局才会被当成“异己”排斥孤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也正是沙特推动阿盟在2013年3月6日承认阿萨德的国内政敌“全国联盟”(SNC)为“叙利亚唯一合法代表”。

俗话说“一国不容二主”,SNC是“合法代表”,阿萨德这个总统自然就“身份存疑”,近10年来他不敢、不便出国“溜达”,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

▲阿萨德视察军队。图/新京报网

如今沙特先让和自己关系密切、和阿萨德当局也不算太坏的巴希尔“打前站”,再亲自发话,表明这个国家在“卡舒吉事件”和美国“不打招呼”宣布单方面从叙利亚撤军后,开始谋求“更灵活务实的外交”。

叙利亚当局和沙特虽然“不同派”,却是同族(都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历史上也曾多次并肩作战(最突出的是海湾战争,叙利亚阿萨德军甚至开到沙特领土上助战)。

既然“打不倒”,不妨再重新成为朋友。就算不能多一个朋友,至少也能少一个对手不是?

四、阿萨德家族不会把命运系于单纯一方

阿萨德最近频频谈和解、讲重建,摆出一副“多元化”的姿态,这也很好理解:国内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外来帮助当然“多多益善”。

伊朗的援助固然是雪中送炭,但“副作用”也着实不小,眼下“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伊朗自己还被“孤立”着,经济状况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既然其他“口儿”开始松动,素以务实著称的阿萨德家族当然不肯把命运系于单纯一方。

但话虽如此,阿萨德对伊朗也终究不能轻慢:国内并没真正、彻底太平无事,且中东素来是云谲波诡、地缘政治关系险恶之处。万一哪天再碰上个“山高水低”,伊朗人毕竟是个够得着、靠得住的帮手。

伊朗对此也心照不宣:目前自己最大的麻烦,莫过于“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和由此面临的又一轮国际孤立、禁运和制裁。

在自家外长辞职当天摆足姿态,热烈欢迎一下“四十年老朋友”阿萨德家族,伊朗也有“稳住阵脚”的意思。

对阿萨德而言,在战后访问伊朗或俄罗斯这两个内战期间的“靠山”固然令人瞩目,但更应格外关注他在这两国之外,将会把哪个国家当作战后出访的第一站——从巴希尔的到访和沙特的表态看,这一天或许不必等太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