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印巴硬碰硬 会否引爆克什米尔火药桶 /

印巴硬碰硬 会否最终引爆克什米尔“火药桶”?

自 2 月中旬以来趋于紧张的印巴关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 " 印方入侵 " 事件置于更危险的境地。26 日,巴基斯坦政府指认印度战机入侵巴控克什米尔领空,拒绝印方所谓在该地区发动 " 反恐 " 行动的说法,并警告将在合适时机和场合予以回应。

时隔一日,巴基斯坦军机向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目标发起打击,并向该地区发动炮击。不断的擦枪走火,会否最终点燃克什米尔这个 " 印巴关系火药桶 " 的引信?南亚次大陆的安全角势又将何去何从?

巴基斯坦媒体报道的击落印度军机现场

印越境打击实施 " 报复 "

《今日印度》报道,印度空军于当地时间 26 日凌晨 3 时 30 分越过实际控制线,对巴控克什米尔境内的武装分子营地发动外科手术式空袭。空军共投掷 1000 公斤炸弹,出动了包括幻影— 2000、预警机等在内的多架战机。消息人士透露,空袭可能造成 200 — 300 名武装分子伤亡。

印度外交部秘书维贾伊 · 戈卡莱 26 日说,印度战机对 " 穆罕默德军 " 一处营地发起 " 先发制人 " 的空中打击。因为印方情报认定,穆罕默德军密谋再次发动袭击。戈卡莱说:" 危险迫在眉睫,先发制人的空袭绝对必要。"

" 穆罕默德军 " 为极端武装组织,以巴基斯坦白沙瓦和穆扎法拉巴德为基地,活跃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其主要目标是将印控克什米尔归入巴基斯坦。虽然 " 穆罕默德军 " 于 2002 年被巴基斯坦政府取缔,但仍以巴基斯坦为大本营。联合国网站称," 穆罕默德军 " 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关系密切。

印度的空袭被普遍视为对 2 周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遇袭事件的报复。2 月 14 日,印度安全部队一支车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至少 40 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士兵丧生。" 穆罕默德军 " 宣称制造这起事件。印方认定巴方支持这一宗教极端主义组织。但巴方否认关联袭击,并表示愿为调查这一事件提供合作。袭击发生后,印度取消了巴基斯坦最惠国待遇。双方还临时召回了各自驻对方的高级专员大使。

印度总理莫迪在空袭后称:" 国家安全,尽在掌握之中。" 他强调自己绝不会 " 让这个国家倒下 "。印度农业部长辛格等多名内阁部长也为印军空袭行动背书,甚至引用近期在印度热映的反恐影片《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中的台词,称赞行动 " 高效、提气 "。

巴 " 以眼还眼 " 击落战机

对于 26 日的 " 印方越境打击 " 事件,巴方给出不同说法。

针对印方有关 "200 — 300 名武装人员在空袭中伤亡 " 的表述,巴方予以否认,称印方入侵巴控克什米尔领空、抛弃部分 " 荷载 " 后飞离,没有人员伤亡。

巴方国家安全委员会说,事发后,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 · 汗将与全球领导人接触,曝光印方不负责任的做法。巴方警告,将在合适时机和场合对印方入侵予以回应。巴基斯坦少将阿西夫 · 加富尔更放言,巴基斯坦正在制定应对措施,会让印度 " 感到惊讶 "。

" 应对措施 " 还真是来得飞快。27 日,加富尔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巴军方当天清晨击落两架侵入巴方领空的印度战机,并抓获一名落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空军飞行员。巴基斯坦外交部当天也发表声明说,巴空军当天从巴控克什米尔境内向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一些目标进行了袭击,但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附带损失。

不过,与外界广议的 " 以眼还眼 " 说法不同,巴外交部声明表示,上述行动不是针对 26 日清晨印度军机侵入巴方的报复,而是展示巴方的自卫权利、意志和能力。声明说,巴方无意升级局势,但如果被迫进入这种模式,巴方已做好充分准备。

27 日晚些时候,印度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库马尔证实,巴基斯坦当天上午击落了印度空军一架米格— 21 战斗机,印度一名飞行员失踪。巴方称这名飞行员已被羁押,印方正在确认事实。

库马尔说,巴基斯坦空军 27 日上午 " 瞄准 " 印方军事设施,因印方充分准备和高度警觉,巴方的企图遭到挫败。在此次 " 空中接触 " 中,一架巴基斯坦空军战斗机被印度空军击落,印方地面部队看到其坠毁在巴方境内。

《印度斯坦时报》2 月 27 日报道,当日上午,巴基斯坦飞机 " 侵犯 " 印度领空,印度空军随后紧急出动战机,将其击退。

巴基斯坦空军的一架 F — 16 战机被印度报复性火力击落。另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当地时间 27 日下午 5 点半开始,巴基斯坦使用重型武器向印度查谟、蓬奇、拉贾乌里三个地区的 12 个地点发动猛烈炮击,造成 5 名印度士兵受伤,其中 2 人已送往医院,另有 3 人轻伤。

印 " 突下狠手 " 的两大背景

印巴的针锋相对,将克什米尔这个 19 万平方公里的 " 多事之地 " 再次推到地缘政治博弈的前台。

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克什米尔是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个多山地区,有着动荡的历史。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巴矛盾一样,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留下的恶果。而该地区复杂的宗教情况也让这颗南亚次大陆的 " 高原明珠 " 长期笼罩在战乱的阴云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曾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战争。2003 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停火协议。

不过,停火协议并没有让小规模冲突销声匿迹,极端暴力行为时有发生,也给当地民生造成灾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一项数据显示,自 1989 年以来,该地区的分离主义暴力已经造成 4.7 万人死亡,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因冲突而失踪的人。一些人权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说,死亡人数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胡仕胜表示,近几年克什米尔地区安全角势不容乐观,以暴易暴呈现常态化,造成恶性循环—— 2016 年印控克什米尔一个陆军基地发生恐袭,造成至少 17 名印度士兵死亡,被认为是 26 年来印度陆军在恐袭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2017 年、2018 年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交火事件分别达到约 800 起和上千起,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印巴关系紧张的一大症结。

2018 年 5 月底,印巴军方高层经由热线联络,同意全面落实 2003 年停火协议,缓和克什米尔紧张局势。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重启对话、缓和关系的意愿。

但这些善意之举,并没有在宗教仇视和互信赤字面前占得上风。在边境冲突持续不断、历史矛盾纠葛不清的大环境,克什米尔始终成为困扰双方关系改善的 " 心结 ",一阵阵地刺痛着和解进程。

" 印度 26 日的越境打击,与‘ 2 · 14 ’事件直接关联。" 胡仕胜说。由于那场袭击重创了印控克什米尔的准军事力量,被分析人士称为上世纪 80 年代末该地区爆发叛乱以来,印度军队遭受的最严重袭击,肇事方又是被巴方取缔的极端武装 " 穆罕默德军 ",因此印度以反恐为名高调出击。对于大选临近的莫迪政府,任何优柔寡断和懦弱反击,都将被视作拖累执政党印度人民党选情的败笔。这是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 突下狠手 " 的第一个背景。

有分析指出,莫迪开启首个任期时,承诺重振萎靡不振的经济,比前任更强有力地推进国防发展。然而眼下,尽管印度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数月来人们对就业形势恶化和农民收入下降的担忧日益加剧。这些因素导致印度人民党在去年底五个邦的地方选举中遭遇惨败,为大选敲响警钟。但周二(26 日)这则新闻,提升了莫迪在国防方面的强势形象,可能增强其政治影响力。

第二个背景在于,印方恼怒巴基斯坦国内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态度,认为巴基斯坦纵容大量武装分子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他们通过游行示威等手段控诉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 " 人权状况 "。巴基斯坦还潜伏着具备对印发起直接打击能力的极端武装组织。这些都让新德里深感恐惧。

巴迅速反应的双重考量

从巴基斯坦方面看,在 27 日迅速采取军事行动也有考量。第一,总理伊姆兰 · 汗就职以来寻求缓和对印度关系,本已在国内承受包括军方在内的压力。而无论在大选中还是在治国理政领域,如果没有军方的支持,伊姆兰 · 汗想要异军突起是很困难的。因此,早在 21 日,他就授权该国武装部,可对印度的 " 任何侵略行为做出果断和全面的回击 "。印度的打击恰好 " 触碰钉子 ",发生在他展示强硬面的当口。

第二,在 "2 · 14" 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愿配合印度调查事件,与印方通过对话解决两国间分歧。但印度置之不理,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政府 " 支恐 ",这也让巴方感到对话希望渺茫,被迫通过武力手段展示捍卫国家主权的强硬姿态。

目前两国政府都对边境部队下达 " 高度戒备 " 令,战争仿佛一触即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事件紧张程度可控,并不像一些西方媒体说的那样到了 " 战争前夜 "。双方恐怕都无意将局势推向不可控制的深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