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最低时薪调涨 华人衣厂仅靠政府单维持 /

最低时薪调涨,美国华人衣厂仅靠政府单维持

制衣业因为门槛低,不需要语言和其他特殊技能限制,早期来美移民多以此为业,在70至80年代的兴盛时期,纽约女装制衣厂就有500多家,但近年华人衣厂逐渐没落,目前华人车衣工人仅剩全盛时期的4%,为保持衣厂运行,只能靠接政府订单,制作军服和制服维持。

纽约的制衣业原由意大利人开始,后经爱尔兰、犹太人接棒,直到1970年代大量华人移民投入,在70至80年代的制衣厂黄金时期,纽约女装制衣厂就有500多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车衣工人多达5万人,成为华人社区经济的主要命脉。

但随着贸易自由化,2001年起纺织品进出口配额取消,中国制衣价格更低,大量制衣工厂移至中国、越南、印度等低工资的国家,造成纽约制衣业逐渐没落;九一一事件更对纽约制衣业带来冲击,目前约仅剩2000至3000名车衣工人,约为全盛时期的4%。

纽约制衣业总商会荣誉会长林建中表示,今年纽约市最低时薪涨至15元,让原就艰难的制衣业雪上加霜,而今年正逢商会和工会每三年一次的"三年合约"换约,在调涨工人薪资的同时,也需兼顾工厂的利润,维持制衣业的运作,任务艰钜。

林建中说,由于过去女装制作都转往海外工厂,留在纽约的制衣工厂生意愈来愈少,只能多靠投标政府订单,缝制警察制服、军服等维持,其他部分则接短期订单,不过这类订单的收入并不固定。

总商会总顾问王碚说,华人制衣厂拥有交货速度快、价格低等优势,货品也能保持一定水准,虽然华人从事的行业近年明显转移,但衣厂车衣工仍是许多新移民来美的第一份工作,为华人提供许多就业机会。

另针对最低薪资的调涨,林建中表示,纽约制衣业的保存比其他人工较低廉的州更加困难,"虽然我们总商会的会员已经不多,但仍会继续为会员提供服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