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死亡阴影笼罩新西兰 反恐之路路在何方 /

死亡阴影笼罩祥和新西兰,反恐之路路在何方?

新西兰,一个南半球岛国,一直以安静祥和著称,是很多人心目中移民的理想目的地,却在这一天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中。

3月15日,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发生了一起恶性枪击案件,两处清真寺遭到袭击,目前已导致49人死亡。该座城市在2011年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震,造成多达140余人死亡,200人失踪。而这次恶性枪击案给新西兰带来的伤害不亚于8年前的那次地震。在同一天,该国警方在最大的城市奥克兰火车站附近,发现了疑似爆炸装置,恐怖袭击疑云蔓延到了整个新西兰。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取消了原定的访问计划,将该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表示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要严惩凶手。

阿德恩将这次枪击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图源:Getty)

这个枪手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所谓的“宣战书”,称他这么做是为了反对移民主义,并称他反对文化替代,文明已经被移民玷污。意在传播极端种族主义情绪以及恐怖主义思潮。这次新西兰恐袭目标是在清真寺的穆斯林,有理由相信这是极端白人至上主义者发动的恐怖袭击。

回顾近五年来的西方世界,叙利亚地区战乱导致中东穆斯林难民涌入欧洲,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的治安受到了威胁,多次穆斯林难民发动的枪击事件、奸杀事件,震惊国际社会。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也因为其过于宽松的移民政策遭到执政联盟的坚定反对,一度执政联盟走向分裂。这也导致了西方社会民粹势力抬头,一些媒体将穆斯林与恐怖主义划为等号,加剧了西方社会对穆斯林的排斥。

默克尔因为宽松的接受难民政策而导致执政危机(图源:VCG)

欧洲裔白人至上主义者对穆斯林的枪杀,从本质上来说,与极端穆斯林主义在欧洲的暴行,并没有不同,都是对手无寸铁的异族民众的杀戮,都是严重的恐怖主义行为。

如果认定自己的种族或者文明更高贵,而杀戮异族的行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做人底线,在现代社会都不应该被接受。从这个层面来说,恐怖主义不分种族与肤色,简单地将穆斯林或者白人定为种族主义者,都是肤浅的,而且逻辑上存在较大问题的。

在这个澳籍枪手发布的所谓“宣战书”中,他表示之所以选择新西兰,是因为这里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容易下手。同时意在告诉全世界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在30年前,新西兰曾经爆发一次枪击事件,造成13人死亡。在这之后,新西兰变革了枪支管理制度,获得合法持枪资格必须在警察局登记。但是,该国治安状况良好,谋杀率很低,2017年共有35起凶杀案——低于星期五清真寺袭击中死亡的人数,这也导致了多数警察执勤并没有携带枪支,以至于警方应对突发事件反映较慢。

新西兰警方应对突发事件往往反应较慢(图源:AP)

这次枪杀事件发生后,全世界媒体都集中报道了,恐怖主义者希望达到传播的效果,也确实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新西兰这个距离各大洲较为遥远,相对和谐的国家,也会惨遭恐怖主义的毒手,恐怖主义无孔不入,世界上确实没有安全的地方。

美国在2001年经历“9·11”事件,俄罗斯2002年10月发生莫斯科歌剧院挟持事件,中国在2009年7月5日以及2014年3月遭遇昆明火车站袭击事件,再加上这次基督城清真寺枪击事件都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的。

应对恐怖主义,全世界不仅应该关注类似伊斯兰国(ISIS)、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本身,更应该关注到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即排外情绪与过度的民族优越感。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合作在促进民族间合作上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让不同民族之间认识到经济发展带来利润的同时,彼此之间有合作的空间。另外,各国的国民教育,应该强调民族自尊心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其他民族与文明,而不是放任民族间的仇恨情绪以及狭隘的民族优越感野蛮生长。

新西兰的伤痛,也是全世界的伤痛,世界各民族更应该以自信而不膨胀的情绪,来积极面对恐怖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顽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