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人为什么一出国就爱国 /

中国人为什么一出国就爱国

张维为:2014年,我有一个演讲被做成了视频,标题叫“中国人,你要自信”,影响比较大,到今天网上的点击量有数亿了。

我当时讲了一个故事,一次,我在上海一个大学里做演讲。讲完之后互动,有人提了个问题,说张老师啊,你的演讲给人感觉好像中国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但是现在很多人要移民,你能不能劝他们不要移民,留在中国。下面一些听众也笑了,觉得这是很刁钻的问题。我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而且问对人了,我认识的海外华人移民太多了,我说我不做这样的傻事情,我鼓励他移民。

我做过小小的研究,中国人出国之后,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概率最保守的估计70%。

如果你想移民纽约,我给你支个招,因为我对纽约非常熟悉,可能不亚于上海。你可以从上海的浦东机场或者虹桥机场出发,然后降到纽约任何一个机场,现在跟上海联系比较多的是纽瓦克机场,你先感受一下什么叫做从第一世界的飞机场到第三世界的飞机场。

美国的基础设施绝大部分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的,怎么和中国比?我还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但是一个真的故事。如果你有胆量的话,你尝试一下,看看你敢不敢在纽瓦克这个镇住一夜,尝试一下你晚上敢不敢出去,我住过,确实是很害怕。我有个朋友在纽瓦克医学院做过博士后,我问他的,你这医学院到底质量怎么样?他说不错的。我说你哪个专业最好?他说枪伤科。

你只要对美国这个国家有点常识性的了解,就知道,这个国家是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如果你不幸地坠入美国的第三世界,那对不起,你的命运很可能是非常凄惨的。

如果你像我们很多留学生那样通过自己努力进入美国的第二世界,成为一个中产阶级,你可以问问他们,过去二十多年,你的实际收入有没有增加,你买了房子,你的房子有没有增值,你对未来在美国的退休生活有没有信心。

我不是说美国什么都不好,美国有些方面是不错的,但许多公知今天还来虚构一个无比美好的美国,忽悠国人,那是要笑掉大牙的。当时公知忽悠中国社会太厉害了,所以这个视频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增加民族自信,平视美国的作用,我们既要看到美国的长处,也要看到他的短处。

如果今天还要让我再做一个类似主题的演讲,我可能会说,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比例应该比5年前更高了,至少80%,因为我们许多90后、95后都加入了出国看一看的大军。

90后、95后大概是中国最自信的一代,他们没有贫穷中国的记忆。他们还是手机的一代,他们一出国,会发现,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做到了:一部手机全部搞定。

他们今天抵达美国,会发现美国是个“五没有”的国家,没有高铁,没有微信、没有支付宝、没有共享单车、没有安全感,而这一切在中国都是标配了,背后就是中国全方位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

这使我想起了4年前,上海一个研究机构请我做一个讲座,他们正在做一个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知道我走过世界100多个国家,想听听我的意见。我很乐意,然后我就说,能不能让我看一些其他学者的这方面已经做的研究,我看了两份材料。但看了之后我总的感觉是,我们可能过分谦虚了,因为我看到的研究材料,都是说我们跟纽约的差距有多少,跟伦敦差距有多少,跟巴黎差距有多少。我自己在这三个国际大都市都生活过,感觉不完全是这样的。

上海很多地方其实已经比人家做得好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更加实事求是一点呢?这样你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你的竞争对手,看到人家的长处,也看到我们的长处,所以我就提了个建议,我说能不能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国外长期生活,最怀念上海什么?这些怀念的东西可能就是上海的比较优势。这个比较优势非常重要。

我觉得你一个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实际上首先要考虑这个地方、地区人民本身的文化偏好。毕竟我们城市的未来首先是要让本地的百姓,让中国的百姓感到高兴和幸福。所以我进行了一些横向比较,这里我可以与大家分享一部分。

当然,这里我只用上海作为一个例子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大家也可以用成都,用南京,用自己的家乡,来进行对比。我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就是用中国人的眼光和视角来看这个世界,特别是看西方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先谈硬件,上海全面领先纽约、巴黎、伦敦。机场、码头、地铁、高铁,商业设施等都是如此。

在软件的关键指标方面,上海全面超越纽约,与巴黎伦敦也有的一比。上海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水平、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都比纽约好,其中人均寿命比纽约高四岁。这些指标与巴黎和伦敦比,多数也不相上下,社会治安比他们都好。然后我又比较了其他几个方面,几乎都涉及一个国家的文化偏好。

首先是餐饮文化。我说一出国,就爱国,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的味蕾实在是太发达、太丰富了,多数国人到国外一下就感觉到这个差异,国外的吃怎么能和中国比,落后至少一千年吧。我们这么多留学生一出国,就开始怀念自己大学的食堂,本来在国内念大学的时候他对食堂说三道四,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出国之后在想“哇,什么时候能够这样吃一顿”。

我把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或者叫百国之和的国家,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光是主要菜系就有八个,其他地方菜系更是数不胜数。我在欧洲长期生活过,欧洲最好的菜系是法国菜系,但中国八大菜系中拿出任何一个菜系,可能都比它丰富多彩。因为法国菜是法兰西民族一个民族的菜系,而中国是个“百国之和”的国家,它的菜系都是历史上许多菜系混合而来,这种丰富性、多样性、精彩性,一般文化没有的。

跨国城市比较有一个指标是人均餐馆的数目,人均餐馆数目越多,这个城市的餐饮指数就越高。但我说光这样比是不行的,应该加入中国人的文化偏好,比方说,不能光是比较餐馆的数目,还要比类型,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天天吃热狗、汉堡、麦当劳,中国食不厌精者比较多,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所以要比较餐馆种类的丰富性,这个维度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

另外,中国人亲朋好友聚餐,喜欢有个单间,在中国,餐馆设单间是普遍的做法,稍微好一点的餐馆都有单间,但国外设单间的餐馆非常之少,大家都坐在大堂里就餐,大概中国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说,如果我们比较城市的餐饮水平,把餐肴的丰富性和餐馆的单间数也放进去,餐饮指数就能够反映中国人的文化偏好了,也更加实事求是了。

换言之,我只是用餐饮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进行任何比较,在标准设计上,要尽可能考虑一个民族的文化偏好才有意义。我们自己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更要全面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偏好,要以人民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二是家庭文化,中国人为家庭所做的付出远远超过西方人。

我几年前曾参加过一个座谈会,讨论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当时有一个从事电影国际传播工作的官员说,中国电影走不出去,为什么?因为老外想看的中国电影就是功夫片、武打片,其他片子他没有兴趣,我说不可能啊!我记得二十年前我在纽约就看过一个电影,叫《喜福会》。

它讲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三个母亲跟她们的女儿讲自己年轻时候的往事,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往事,女儿听得入神,然后每天都讲这个故事,电影内容就这样展开了。我边上的美国老太太看了以后流泪,她说这种场景在美国早就见不到了。背后就是西方社会,特别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它的社会结构,如果用中国人的标准看,已经属于社会解体的结构。

我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家庭结构中,传统家庭只占整个家庭总数的19%,所谓传统家庭是父母+孩子。其他80%左右叫非传统家庭,包括不结婚同居的,没有孩子的,同性恋的,还有大孩子生小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家庭,有研究认为这种大孩子生小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家庭,缺少父爱,是美国犯罪率高的一个原因。而在中国,传统家庭还是主流。我们把中国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拍成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打动好多老外。

三是市井文化,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人想把每天平平常常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上海叫弄堂文化,北京叫胡同文化,下棋的,打牌的,泡茶的,练太极拳的,早锻炼,晚上跳广场舞的等等,这种生机勃勃的市井生活,你在国外是看不到的。比方说,你就把中国的广场舞拍摄出来,一定会触动、感动很多老外,我碰到多少老外看到我们妇女跳广场舞就激动啊,说五十来岁,已经退休了,在国外你得干到六七十岁啊。

很多妇女在家中还掌握着财权,对不对?“大妈”这个词现在已经进入英文的金融词汇了。为什么呢?就是前两年华尔街认为黄金要跌,中国大妈说不会,她们认为黄金要涨,一起买黄金,黄金就涨了,大妈这个词就进入国际金融词汇。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的妇女解放程度,世界上少有的。

四是商业文化。

上海的商业便利大概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区步行5分钟就有24小时的便利店,现在还有淘宝京东等网购。中国今天每天的快递包裹超过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快递包裹的总和。这是一场线上线下的消费革命。

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欧洲多数商店周末要么关门,要么缩短营业时间,中国人觉得很不习惯,中国人觉得商店就应该开,每天都开,至少开到晚上10点钟。网购更是希望明天就送达,这个在全世界都是奢侈,在欧洲送货是论周算的,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周末不送,节假日不送,而且费用很贵。

如果你要加快速度,还要增加费用,一般是加倍。中国多少剁手党每天都要下单,可能一周下的单比老外一年下的都多。你碰到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你可以以年为单位来问他们,你去年网购了几次,他会告诉你,3次,5次,多数可能不超过10次。这样的问题在中国怎么能以年为单位来问,以周为单位可能还可以,对剁手党,要以天甚至小时为单位来问他们的。

五是与网购有关的一个大背景,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领先全球,不是一般的领先,是甩人家几条街呢。一个手机全部搞定,订机票酒店也好,聊天也好,玩游戏也好,公司的业务也好,付款也好,各种各样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非常方便。这么多功能都整合在微信平台上,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做不到。

中国今天的手机支付已经是美国的70倍。90后一出国就爱国,与手机文化有关。一出国,你在中国可以享受到的手机便利大大减少。一位台湾朋友习惯了大陆的手机便利,说回到台湾好像回到了原始社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其实也与中国文化有关,这个题目以后可以专门做一个讲座。今天可以简单说一下。一个是中国人本来就有很强的圈子文化,我讲这个概念没有贬义,而是客观的,中国人可以随时随地拉一个群,拉几个群,西方文化会认为你拉群,要征得他的同意,否则就属于侵犯他个人的隐私权。中国文化在这一类问题上开放的多。

另外就是中国人的文字。中国的文字比其他国家的文字更为凝练、更为紧凑,小小的手机频幕,中文能够处理的信息要远远多于西方文字。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红色文化。

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我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仗打出来的,所以红色文化是很重要的文化传统。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一位台湾资深学者,他研究国共关系,研究为什么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他跟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搞清楚了,国共最大的差别是你们共产党有红歌。他说我们没有,他说国民党的歌都是软不拉叽的,国民党党歌也不提神,“中华民国”国歌也是软不拉叽的,他说跟你们的《义勇军进行曲》没法比。

现代社会里,精神低迷的人比较多,我在国外教书的时候,有的外国学生会告诉我,他有时要靠吃药来提升精神。我心里想,这样的人要是安排到中国,和大家一起唱唱红歌,也许就治好了。喜欢唱红歌的人不大会精神低迷,那些歌曲曾激励过整个民族去抗争。红歌背后是一个民族的阳刚之气。

我自己研究中国发展模式,有人问我这个中国模式能不能照搬,我说很难,也没有必要,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仗打出来的,我们有独立的国防体系,独立的科技体系,独立的政治体系,我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对美国说NO的国家。这个非常重要。

走遍全世界,我接触过各种文化,也尊重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但中国人有几个文化特质与其他民族是明显不一样的。

一是中国人的勤劳。

到哪里中国人就是最勤劳的,我们为什么现代化发展进程这么快,中国人比人家勤劳。只有中国有这么勤劳的农民工,这么勤劳的快递小哥,换一个国家,你给他钱,他都不干的。

二是向上。

不管到哪里,中国人总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民族没有这个特质,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

三是总体的平和。

我老讲这个话,比方说今天晚上突然停电了,纽约也停电了,巴黎也停电了,上海也停电了,没有任何警察干预,治安情况一定是上海最好,纽约最差,巴黎其次,这就是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可能都不用加之一。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美国你可以吃完饭散散步?怎么个散步法?饭后散步在美国多数城市都是奢侈。比方说,纽约市除了一些重兵保护的旅游区,比如时代广场等,其他地方你是不能随便散步的。

巴黎是个好城市,但现在治安非常差,当地华人说现在就两种华人,一种是被抢劫过的,一种是将要被抢劫的。

纽约市长2018年10月说过,过去25年纽约第一次实现了连续一个长周末从周五到周日没有枪击案,到第四天又有了。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有我们人民警察的功劳,不仅仅是高科技的功劳,而是文化上,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和平,不崇尚暴力。

在中国,你可以开车开到任何一个村庄,你感觉是安全的,你可以和当地老百姓交流,你可以买当地土特产,这在全世界几乎都是奢侈。安全与和平像空气一样,你生活在中间感觉不出来,但一旦出国,你就开始感觉到了,良好的秩序,社会的安宁是多么一种奢侈。总之,你在这个世界上走的地方越多,你就会越热爱这个国家,享受这个国家的文化。好,今天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9-03-17 18:47
    您已点过赞
    中国人一出国就爱国,后面还有一句话,即是:一出国就越不爱中国政府。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