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合作国家是股暖流? /

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合作国家是股暖流?

北京的“一带一路”宣传标语(2018年6月29日)

中国称,目前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欧洲国家达22个。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向美国后院的拉美国家伸进。有学者认为,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全球野心让美国感到焦虑,但美国正在以其北约身份与北约成员国的生命共同体关系来对付中国在欧洲布下的经济战略。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全球步步扩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星期一(4月8日)前往比利时出席第21次中欧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下旬亲访欧洲时,与法国签署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12项协议,还顺利的让意大利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协议。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6日发表题为“把握中欧合作的暖春”的署名文章,当中提到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欧洲国家达到了22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4万列,通达欧洲15个国家,50个城市。

认为不是陷阱

台湾的中山大学教授林文程说,欧洲国家纷纷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因为这些欧洲国家认为中国不是威胁。

林文程说: “ 它们(欧洲国家)认为,中国可以提供它们经济上比较大的帮助,尤其是一带一路。所以这些国家都是着眼于经济上,希望借重一带一路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尤其像匈牙利这样东欧小国家,它们在国际政治上没有争权夺霸的雄心壮志,当然着眼在经济上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一带一路对这些欧洲的国家,它们认为这是机会,不是一个陷阱。”

经济低迷不振的意大利在传出有意与中国合作一带一路项目之前就引起美国不悦,白宫官员甚至明白的说“意大利不必为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站台”。意大利与中国签下有关协议被认为是习近平外交上的一大胜利,似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打通到欧洲大工业国内。

美国有北约优势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易教授认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在欧洲的表现并不表示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式微。他说,今年适逢北约成立70周年,美国正透过北约70年的时间表重新标志如何面对崛起的中国对各个地区的冲击和影响,美国用北约的身份来重新理顺怎么因应中国在欧洲地区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部署。

袁易说:“过去70年从没有间断美国以北约制度性安排跟北约成员国建立的所谓生命共同体的这个轴线。因为今年正好碰到70年的大日子,美国就很顺理成章,同时使用北约的集体身份,来强化跟北约成员国对于因应美国所提出的这些方略要有一个总体性的再出发。”

中国除了在欧洲加大推销一带一路之外,现在正拉拢美国后院的拉美国家参加一带一路倡议。 尽管美国已经一再对中国在拉美的扩张野心提出警告,但是巴拿马,墨西哥以及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与巴哥都表示有兴趣参与一带一路计划。

美国有紧迫感

林文程教授认为,中国没有像美国这样的国会制约,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可以在海外大撒币,世界各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玩金钱游戏。现在中国除了在欧洲扩大一带一路的范围,还积极通过一带一路把势力深入南太平洋和拉丁美洲,这使得美国对中国在全球势力的成长有紧迫感。

林文程说:“最主要是现在能够挑战美国力量的就只剩下中国这一个国家,而且中国也不讳言它有这个企图心存在。因为包括它们的中国制造2025,或两年百年计划,到了第三阶段时候2050成为世界超强,或至少可以跟美国平起平坐。所以除非美国愿意与中国分享权力,不然它(美国)当然把中国当作挑战的对象,是必须去制约的对象。”

然而,中国在全球不断加大一带一路项目幅度同时,不少国家对中国借此而来的经济扩张感到担忧。欧盟就在习近平访问欧洲之际,召开会议协调对话战略,以应对北京在欧洲日益上升的势力。诸如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困境也让许多国家引以为鉴。去年斯里兰卡因为无法偿还中国60亿美元贷款,只好将汉班托塔港租给中国一家国有企业,租约长达99年。外界担忧马尔代夫如果也无法偿还债务,可能会踏上斯里兰卡后尘。

中国放低调

袁易教授说,中国也意识到许多国家对中国在全球大步扩张影响力的担忧,对此,中国已经做了必要的盘整。

袁易说:“ 它(中国)也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它这些作为,包括(中国制造)2025, 包括一带一路,为什么招致这么大的反弹? 是不是调子唱的太高,也就是做所谓定调的自我调整,也就是不要这么招惹人家。有些事情你韬光养晦实质的做,效果不亚于唱高调的做法。”

对于中国一带一路伸进美国后院的拉美国家,袁易认为,美国过去并没有认真经营这块地区,长久以来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出现失焦。林文程教授则指出,拉丁美洲长期在美国阴影下出现反美情绪,美国要挽救自家后院就必须与拉美国家进行更多软性合作项目,并且站在拉美国家的立场考虑。他说,毕竟美国拥有对拉美国家的地理优势,要避免美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式微,美国就必须有决心对抗中国在美国后院的一些作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