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两院士是中国学科奠基人 为何当众落泪 /

2位八旬院士是中国学科奠基人 为何当众落泪?

4月10日,空军军医大学为89岁的鞠躬院士和83岁的俞梦孙院士举办了退休座谈会。两位院士回顾了自己从军60余年来攀登军事医学高峰的峥嵘岁月以及近60年的友情,不禁泪洒现场。大白新闻了解到,俞梦孙院士是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鞠躬院士是我国现代神经解剖学奠基人之一。

座谈会现场图片来源于中国空军

89岁的鞠躬院士和83岁的俞梦孙院士退休

4月10日,空军军医大学礼堂,89岁的鞠躬院士和83岁的俞梦孙院士穿着笔挺的军装走进会场,一同出席学校为他们光荣退休而举办的座谈会。

耄耋之年,两位院士依旧步履铿锵。会场上,大屏幕播放着他们从军报国60余年来奋斗足迹的珍贵照片。“退休不退志,休息不休工,我将继续坚守对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忠诚,不懈怠不止步,倾尽全力继续为学科建设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党和军队培养的。虽然人已退休,但我随时准备进入卫勤战位,回到科研一线!”

两位院士动情地回顾自己从军60余年来攀登军事医学高峰的峥嵘岁月,表达了对军旅生涯的依依不舍之情,更表达了愿为军事医学事业再立新功的坚定决心。现场与会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两位院士情绪激动,泪洒现场

89岁的鞠躬院士和83岁的俞梦孙院士虽然在两个城市办公,却有着近60年的友情,回想起当年一起获奖,如今一同退休的巧合,两位院士不禁流下激动的泪水。

鞠躬院士激动地流泪图片来源于中国空军

俞梦孙院士激动地流泪图片来源于中国空军

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巧合”,他们都是在旧社会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科研一线奋斗,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军队卫勤事业。“学医救国、鞠躬尽瘁”,是鞠躬院士年少时立下的人生理想,也是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脑下垂体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假说,推动我国神经科学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创立我军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生动写照。

俞梦孙院士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冲击载荷下人体脊柱动态响应模型理论、生物电群浮地测量技术概念,成功解决高原飞行员航空医学保障等难题,获国家、军队级成果奖320项,荣立二等功2次,被中宣部表彰为“时代先锋”。

此次座谈会,空军专门赠予两位院士致谢信:“您科学巨擘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无畏精神和不懈奋斗的科研追求,为广大官兵科技兴军伟大事业树立了好样子、留下了好传统!”

均为我国重要学科奠基人

鞠躬院士1956年参军, 65年,科研路上他大胆创新,成为我国现代神经解剖学奠基人;89岁,三尺讲台他授课解惑,鞠躬尽瘁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他提出的“脑下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的假说,打破了半个世纪的定论,首创的脊髓挫伤早期神经外科手术,开创了国际先河。作为科学家,鞠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1985年,他建立了全国首个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此后的几十年里,这里不仅创造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更为军队培养了许多高层次医学人才。

俞梦孙,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在空军航空兵常年高原驻训,而基础体能难以负担的情况下,俞梦孙再三请战,和科研试验队一起奔赴雪域高原,开展全军首次成规模、成系统高原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试验。通过分析总结大量第一手科研数据,俞梦孙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入高原初期人体适应低氧环境动力学模型,并首次提出“人体自组织系统环境适应理论”,指导科研试验队通过90天的高原试验,在攻关世界性高原航卫保障难题上迈出关键一步——设计的高原航卫保障方案能保证飞行员进入高原后,即使不用药、不吸氧,也不出现高原反应,实现“急进高原迅速形成战斗力、常驻高原持久保持战斗力”。经过总部组织的专家组认定:这是全军高原航空医学科研的一个里程碑。自从2006年第1次登上高原后,俞梦孙短短数年时间,先后多次上高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