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贸易战的此刻 川普与蔡英文重合了 /

中美贸易战的此刻 特朗普与蔡英文真正重合了

近日除了忙于中美贸易战之外,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也不忘宣扬自己的执政成果,在推特(twitter)上表明“美国第一成真”。而在另一端的蔡英文,在近期也用类似数据,证明自己的执政成果。

数日前美国相关部门发布了一则数据,2019年4月美国就业市场新增26.3万个工作机会,整体失业率降至3.6%,是49年来最低数字。当天特朗普立刻兴奋发推特表示,“我们都同意美国现在是第一名,我们让世界各国羡慕”;无独有偶,在近期蔡英文政府也纷纷拿出各种数字,告诉民众“台湾已与世界接轨,经济不用靠中国”。经济数字,是正面临2020年执政挑战的美台领导人主打的。

更有趣的是,除了经济数字外,特朗普和蔡英文(或是她所带领的民进党政府),在贸易战的当下,在精神层面也高度重合。

面对连任危机的此刻,蔡英文讲话非常不“蔡英文”了(图源:中央社)

近期中美贸易战谈判再受波折,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或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对此在政治方面的评论多是“习近平受到挑战”、“特朗普欲抬高价码”等,但在经济方面的分析都非常谨慎。

如金融时报刊登了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的一篇评论,认为当前中美两国鹰派势力都在上升,“但一旦争端升级伤及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两国又有让争端降温的诉求。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能表明中美之间的竞合仍然是进行时,谁也不能轻易言胜。”

这些谨慎的分析,美国政府看在眼里,但特朗普也只能继续表态这会使美国更强大、力压中国一头等等。这是特朗普个人特质,更是百分之百的选举语言。

而在台湾,也是同样情况。台湾经济媒体多谨慎评估风险,由于台湾是依赖国际贸易的外向型经济体,有人认为这会使台商回流(蔡政府也屡次以“台商回流”为政绩),但台湾经济学者普遍担忧,产业与中国大陆紧密连结的台湾,难逃被冲击的命运。

然而,蔡英文告诉台湾社会的,也是如同特朗普一样,“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所以MIT(台湾制造)不能被当成MIC(中国制造)”。她告诉台湾民众,因为贸易战,台湾不能推行自由经济示范区、不能“让中国产品冒充台湾产品”。

这番话,非常“特朗普”。

台湾的问题,不在设不设立自经区,更不在中美贸易战。利用这种时刻带动情绪,只能说是典型的政客行为。

开放、自由贸易,这些本应是台湾和美国的主轴,过去两者都在全球化中得利,如今这两者的产业都和国际政治经济脱离不了。对台湾而言,中国大陆当然不是世界,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种种客观现实,都被领导者简化为“美国第一”和“台湾优先”。

特朗普与蔡英文,按理说应有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一个站在传统“自由派”的对立面、自负、有些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一个是成天把“自由、开放、多元”挂在嘴上。然而,在此时此刻,已经很难去分辨,这种挑动对立的、“XX优先”的话语,到底是出自蔡英文、还是特朗普之口。

相较拥有庞大实力的美国,台湾政府忽视台湾的根本问题──逐渐丧失的产业优势、人才流失等,仍玩这种“你看,中国快垮了,国民党还亲中”的小把戏。美台领导人都在玩民粹,但两者,从来没有在一个水平线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