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台通过敏感法案 台海情势捏一把冷汗 /

美台通过两敏感涉台法案,台海情势捏一把冷汗

美国联邦众议院5月7日通过了《2019年台湾保证法》与《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两项涉台法案,内容重点在于要求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以及重启美台贸易协定会谈等。当地时间5月7日,台湾立法院则是三读通过《刑法》修正案,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境外敌对势力或其派遣之人等,纳入现行“外患罪”规范之中。美台双方不约而同通过法案,看似不相关,却高度把矛头对准了中共,其实共同反映了中美博弈之下,台海紧张程度正在迅速升级,令人捏一把冷汗。

美国众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出席《与台湾关系法》40周年纪念酒会时表示,甫通过的《台湾保证法》是美国国会展现对台湾人民的承诺,并重申支持台湾(图源:中央社)

美国通过两项涉台法案后,中共随即有所反应。大陆外交部直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并提出严正交涉;官媒《人民日报》在头版发文,明确点名美国众院“严重违背基本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义务,具有严重危害性”,挑动台海敏感神经;新华社也发表评论,称美方操弄台海局势,向台独发出错误信号,“居心险恶”,“充分显露出其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和霸权思维”,并高分贝向美方喊话:“台湾问题决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相对于此,台湾方面则是第一时间向美国表达感谢,蔡英文说:“再一次显现我们与美国关系的密切及友好”,台防部也正面肯定台湾将在稳健中深化与美方合作。对于美国的“挺台”之举,北京表达愤怒、台北流露感激,看似老戏码不断上演,但无论是中美贸易战的进程,或是台湾即将到来的2020年总统大选,美台双方都在当前的现实利益考量下,一步一步把台海情势推向危险边缘。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美国众院通过的决议属于“国会意见”(Sense of Congress),但一方面体现出美国政界与日俱增的疑华情绪,透过“挺台”手段集中表现出来;而另一方面则是高度指向军事行动,试图在敏感的对台军售问题上刺激北京。

而台湾方面对于《刑法》外患罪的修法,尽管最后通过的版本没有出现“敌人”两字,但已经相当明显地把中国大陆与敌对势力划上等号,以法律的形式去界定敌人。台湾官方的说辞,看似是针对“共谍”,但过去台湾以国家机器层级去认定“敌人”的作法,其实长时间发生在两岸军事对立时期,特别是在“动员戡乱”意义下的的军事戒严状态。也就是说,此次台湾《刑法》修法,或许有执政党借此大打“恐中牌”或“抗中牌”,为总统选举铺路的意图,但是此举所象征的政治涵义,却是明确指认敌人,充满了当年与中共军事对抗的味道。

蔡英文表示,美国众院通过《2019年台湾保证法》,显现台湾与美国关系的密切与友好,以及美国在各方面对台湾所展现的支持(多维记者:杨腾凯/摄)

事实上,美国国会的涉台法案,以及台湾的《刑法》修法,都脱离不了中美博弈的态势,更突显了台湾动见观瞻的位置与角色。美国政界精英的疑华情绪,其实是对于自身霸权地位的焦虑,以及对于中国崛起冲击世界格局变化的无所适从,从而以方方面面的手段试图扼制中国──在经济上就是对华发起贸易战,在军事上就是军舰穿越台海的“常态化”,在法律上就是通过包括《台湾旅行法》到《台湾保证法》一系列的法案,并扩大《与台湾关系法》的意义与作用,紧紧拉拢台湾以意识形态与军事盟友的关系剑指中国。这些范围不断扩大的动作,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现实的效应却是把台海推向冲突的风暴中心。

问题是,美国与台湾防堵中国的主观愿望,却不能不看到中国大陆实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一个相当显著的例子是,1999年5月8日中共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轰炸,造成三名中国大陆记者丧生、数十名使馆人员受伤,今(2019)年正逢该事件20周年。经过这20年的变化,类似的事件几乎难以重演。除此之外,如果看到了美舰穿越台海常态化、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也别忘了习近平已展开统一的实质进程,中共军机绕台也已成常态化,共同构成了台海新形势,与过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完全不一样。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挺台”,台湾立院修法认定“敌对势力”,诉求与对象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但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以看出更为深层的效应,也就是让中美博弈的危险性与不确定性大为增加,台海作为角力战场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在此之中,台湾官方喜孜孜地感谢美国,将美台友好视为强而有力的倚靠,从而更加大胆地在台湾内部操作对抗大陆的民粹情绪,甚至动用到法律的“外患罪”手段,难道这样就能做到蔡英文信誓旦旦所说“一定会尽政府最大的力量保卫台湾主权”吗?还是反而让台湾更加赤裸裸地走向危机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