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评论:美中贸易谈判为什么走向持久化? /

评论:美中两国的贸易谈判为什么走向持久化?

又一轮美中经贸谈判结束了,这已经是双方第11轮磋商。目前来看,这轮谈判的结果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在特朗普上周日突然发推指责中国“想重新谈判”、美官员称中方收回承诺、美方采取新关税措施中方宣布反制的极端不利情况下,双方并没有“谈崩”,各自表态还会继续谈下去。忧的是,美方提高了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并扩大了征税范围,中国也宣布已经反制,所以美中贸易战事实上又一次升级了。早些时候本轮经贸磋商被认为是“终局谈判”,但和两周前相比,双方现在和达成“历史性协定”的距离反而远了一些。

5月10日美中经贸官员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进行经贸磋商时,多家媒体在外等待。

当然,只要继续谈就还有希望。只是,美中贸易谈判为何这么艰难,为何这么旷日持久?

首先,深层结构性矛盾已经造成美中两国关系失衡,这种结构性矛盾远超经贸问题的范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高新技术发展领域的奋起直追乃至优势隐现,造成了美国对于自己领导地位的担忧。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并不是在特朗普成为总统后才凸显,但作为一位“商人”总统,同时也是以全球化中“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为选民基本盘的总统,特朗普选择了从经贸问题“开刀”。说起来是经贸谈判,其实归根到底是美国为“老大地位是否稳固”而焦虑的结构性问题。也正是为此,美中经贸谈判对于特朗普、对于美方来说,“输赢”显得特别重要。承载的问题太过重大,是美中经贸谈判“难谈”的根本原因。

其次,就贸易问题本身而言,美中双方的看法分歧很大。美方认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知识产权窃取、强制技术转让、市场准入对外企不公平、对国企过度补贴等等。中国则认为两国在产业链上的不同地位、各自的产品结构差异、美国不愿意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等才是美中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所在。具体到经贸谈判,双方围绕关税是否完全取消、执行机制可否包含单边关税杠杆的问题,已经来来回回谈了多轮,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还有,美中双方各自的国内需求也是造成谈判艰难的重要原因。美国方面,面临着2020大选的特朗普急于解决对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巩固选民基本盘,并以良好的经济形势作为连任的基础。而中国方面,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原本符合中国经济的长远利益,和中国深化改革的方向有许多重合领域,但中国也同时担负着保证经济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这些改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完成。如果同意特朗普的“单方面关税杠杆”,中国等于给自己脖子上套绳子,再把绳子递到美国手里。双方预期的节奏不一致,导致谈判过程产生矛盾。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以“美国优先”为竞选口号的特朗普,在谈判中一直在强调“美方关切”,强调协定不符合美国利益就要“从谈判桌前走开”。一味过度施压,结果就是中国“收回先前承诺”。另外,特朗普一有不满立刻在推特上批评中国,用词强硬;而中国这轮谈判后表示“要求文本平衡性,表达方式必须为国内民众所接受”,其实就表达了这方面的不满。

近几日特朗普一直在强调加征关税只会伤害中国经济,对美国没有伤害甚至还有好处。但是,美国多个商会、农业协会、工业协会的声明,多名经济学家的分析,甚至特朗普相关推特的留言,都在表示反对,显得他的说法很没有说服力。加征关税、贸易战升级,利益受损的是美中双方。比如,如果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减少,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会更严重;而如果没有中国优质、低价的产品进入美国,美国的中产阶级和低收入阶层将成为关税税负的实际承担者和贸易战最大受害者。其实,消费大国的美国与制造大国的中国,借贷驱动为主的美国经济和投资驱动为主的中国经济,原本就具有非常大的互补性,进行恰当的合作,最终受益的是两国民众和整个世界。美中经贸谈判,如果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上,一味说狠话、争输赢,将无益于协定的达成和问题的解决。这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双方树立信心,积极努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换位思考”,才能度过难关,迎来至暗时刻后的黎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