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透过大选看印度,能否复制中国奇迹? /

透过大选看印度,莫迪连任能否复制中国奇迹?

莫迪在过去五年的执政中曾被诟病“城市人的总统”(图源:新华社)

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投入人力成本最高、耗时一个多月的2019印度大选结果于5月23日揭晓,据新德里电视台消息,计票结果显示,印度现任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所在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席位过半,赢得大选。印度一直以来自豪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身份,本次大选共计有9亿选民参与,人数为史上之最。透过这场南亚地区的政治狂欢,外界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到整个印度社会的生态,虽然印度以民主国家自居,但是整个社会的垂直体系却被传统观念束缚,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接受多维新闻采访解读印度社会的国情民生,并探讨印度在未来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他表示,随着经济整体的发展,印度社会的开放度在加大。社会阶层的流动、城市化速度野都在加快。

对于莫迪的连任,林民旺并不觉得意外,他此前在接受多维采访时提到,印人党的动员能力很强,莫迪在竞选口号中采取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式的竞选呐喊,这帮助他吸引了一票“铁杆粉丝”,然而,太过极化的民族主义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国家。更重要的一点,民众对于甘地家族的信任几乎耗尽,国大党大多都有贪腐的黑历史,与之相比,莫迪的清廉形象就成了民众选择他的最大理由。

记者:印度是一个服务业输出大国,尤其在IT产业方面承接了很多外包业务。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的制造业基础却十分薄弱,莫迪在2013年的时候提出印度制造的口号,目的是摆脱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增加就业岗位,但这几年下来,印度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量不降反增,你怎么看待印度的工业前景?

林民旺:实际上印度已经错过了发展制造业的最好时机,中国制造业的起步是因为承接了但是很多产业转移的机会,发展了制造业,劳工也得到了培训,然后逐渐扩展发展生产链。而印度当时就侧重于服务业,没有把劳动力用上,再加上基础教育薄弱,当中国企业把产业转移到印度的时候,却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难以找到熟练的产业工人。

我在印度调研时,很多人告诉我,中国在印度的部分制造业企业,其生产成本甚至比中国还高,基本问题就是,制造工艺跟不上,产业配套差,物流成本也大,这就造成了中国的制造业产业转移更可能转移到越南这些东南亚的周边国家去,而印度这么大市场反而没有得到多少产业的转移。

记者:印度其实也意识到了发展制造业的时机已经过去,所以现在将重点放在新兴产业上,比如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方面加大投入。另外,数据显示,2018年底印度互联网个人用户增长非常快,现在互联网用户人数也仅次于中国,新兴产业能否成为印度将来的经济支柱?印度的潜力如何?

林民旺:我认为印度在这方面很有潜力,印度的庞大市场就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机遇。一个例子,中国的人像识别技术发展很快,可能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提供了足够多的数据,只有数据足够丰富,才能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当然,创新也是重要原因。

我在北京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时,就有切身感受,中国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真的很强大,只要在会议系统里注册了,每个人入场刷脸就可以,速度很快,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印度和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发展未来都有很大优势,因为人口众多,样本数据量大。大数据和电子商务领域的结合,可能会是印度的潜在机遇。

记者:你之前提到受网络和社交媒体影响,加上政治环境的‘宽容’,反精英、反建制的民粹主义论调早就已经在南亚蔓延开来。印度社会传统正在慢慢改变,作为一种“准规则”的种姓制度的影响也逐渐减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为年轻精英所认同。这些改变是如何在印度社会发生?对于促进生产力以及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林民旺:与中国的发展进程有些相似,随着开放步伐加快,这种变化一直在发生。以前印度的学生留学首选之地是英联邦的老大英国,但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美国,留美的学生数量印度排在第二,相信很快就会是第一了。印度整个经济和社会都在快速发展,原来印度的经济排名在世界上处于17、18位,现在已经是第五、第六了。

随着经济整体的发展,社会整体的开放度加大。社会阶层的流动、城市化速度都在加快,传统社会结构也随之慢慢发生变化。传统的种姓制度在削弱,妇女越来越追求地位和平等,普通人的人权意识都在增强。印度虽然是一个民主国家,但是一直以来普通民众的人权意识其实还很淡薄。

有人说印度人权观念很重,那是因为他们接触的是高种姓的群体。我接触到的印度人中,几乎把长幼尊卑分得非常清楚,低种姓和高种姓泾渭分明,但是现在这种观念确实在变化。

记者:外界对于莫迪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色彩比较重的人,在他任期内也发生过有关人权的争议性事件,而当前印度社会的观念在变革,尤其是年轻人想法在发生改变,这些似乎都是不利于莫迪的情况。

林民旺:这种情况具有两面性,莫迪口才很好,而且他又是低种姓出身,靠自己奋斗有了今日的成就,他也有些刻意将自己塑造成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从而改变命运的正面标杆人物,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喜欢他的原因。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他肯定不希望所谓的反建制的倾向破坏统治的稳定性,这些都要辩证来看。

记者:前段时间印巴边境爆发冲突,恰好赶上大选期,莫迪少不了用这个话题炒作国内民族情绪。大选之后,没有了这一层政治动因,印度在处理印巴关系时是否会发生变化,另外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也在印巴关系的处理上也表现得相对稳妥,种种因素叠加是否意味着印巴关系可能会有一个窗口期?

林民旺:印巴关系有个基本模式,从1947年开始,印度每一任新政府上台都要尝试改善关系,巴基斯坦每任新政府上台也都追求改善关系。但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又开始往下走。

每次都是这样的循环,因为影响印巴关系的因素太多,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尤其是很多结构性问题,而且,两国内部都存在不希望双方关系改善的力量。

莫迪当选之后的就职仪式邀请了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Muhammad Sharif)参加。谢里夫能来,说明双方其实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对于谢里夫而言,来参加莫迪的就职典礼,意味着间接地承认印度是南亚的老大哥,在印巴对抗关系下他能来印度,至少和解和发展关系的姿态是很明确的。

记者: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家五星级酒店11日傍晚遭遇恐怖分子袭击。近来,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接连发生恐袭,“伊斯兰国”(ISIS)10日首次宣称已在印度境内建立一个“邦”。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警告称,“下一个恐怖袭击的主战场可能会在南亚”。印度会怎样应对恐怖主义带来的挑战?中印是否有合作的空间?

林民旺:南亚的恐怖主义不说是最严重,但也是非常严重的地区。我第一次去印度时,从机场出来,发现路上到处设路障,经常有士兵扛着步枪过来检查往来车辆,我当时觉得非常震撼。其实那几年已经是印度国内恐怖主义势力最低迷的时候,对于民众来说是安全局势最好的时期。

因为2001年阿富汗战争,美军打败打散了塔利班,原来阿富汗是滋生南亚恐怖主义的大本营,很多恐怖分子在那里完成训练之后就近流窜到了印控克什米尔,因为克什米尔是南亚穆斯林的心病。

现在美国要从阿富汗撤军,印度人开始担心恐怖主义会不会再次抬头,中印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合作空间,据印度媒体消息,中国公安部长去年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了涉及情报共享的协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