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芯片国产替代 抢下科创板首批上会资格 /

芯片国产替代有多难?抢下科创板首批上会资格

27日盘后,去年以来市场高度关注的科创板再度爆出重大进展。

上交所宣布,将于6月5日召开第一次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审议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天准科技等3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

这个名单有些出人意料,因为这次首批上会的三家公司并不是当时第一批申报上市材料的公司。从时间上来说,比他们更早被受理的公司也有很多。它们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有投行人士表示是因为这些公司问询回复已经合格,审核流程走完,“自然也就先上会了。”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掌握不逊于国外同行业的核心科技,成立时间较早,在所属行业已有成熟应用,不属于近期风行的PPT概念炒作公司。它们的率先上会,也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科创板到底欢迎什么样的公司的政策导向。

在这三家公司中,近期在A股大热的国产芯片概念也有一家入选,这家叫安集微电子的公司专攻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虽然目前只有2%的市场占有率,但已经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于这一领域的垄断。

从它13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既看到了芯片这一被国外把持多年的国之重器要实现国产替代的艰难,也看到了只要一步步努力,芯片各个环节的国产化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而借助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的助力,国产芯片扬眉吐气的那一天或许也在加速到来。

01

创业艰辛

据《招股书》披露,安集微电子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

与国内众多科技创新类公司类似,安集微电子也是由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创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淑敏1986年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读了两年南开大学硕士班后,便到美国名校莱斯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取得材料化学博士学位。

安集微电子董事长王淑敏

毕业后,王淑敏便加入IBM,后来又踏入半导体材料领域,担任嘉柏微电子亚洲技术总监。那时王淑敏经常往返美国及亚洲,发现亚洲半导体材料供应链远远不足,而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芯片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看到商机的她毅然在2004年时返回大陆创业。

王淑敏创业之初的艰辛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她只是以女性特有的感性对媒体回忆称“困难到想起来都要掉眼泪的”。而即使在产品研制成功后,也要面对客户的不信任甚至歧视。

“人家每次一看,唉哟,你是中国公司,做化学机械研磨抛光液?”不少客户眉头一皱觉得这产品肯定是山寨,否则就是质量没保障,甚至一开始连大陆的前几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都保持怀疑态度,“人家可能就测验三个项目,我们则要反复验证不知几次,就像跳一个高得像墙的门坎一般。”

几年前《远见》杂志的报道现在读来依然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在这个被国外厂商牢牢把控的芯片产业链上,国内公司要想替代有多艰难。

有业内人士称:“芯片这个行当最难的就是没有敷衍和人情的空间,不管你有什么背景和政策支持,就是拿良品率说法。如果质量达不到,一切免谈。就是国内的厂商,也不会因为扶持国货而用不合格的替代产品。”

通常,一家新公司要进入合格供货商名单,需要从书面数据验证开始,再经过小范围试用、大范围测试,每一步都要求相关指标合格,耗时最少一年半载,甚至更长。

王淑敏形容,这些验证程序,就跟奥运会比赛一样,有初筛选、预赛、复赛、半决赛、总决赛……,一关过一关。

从安集微电子的创业艰辛,我们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芯片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需要的是漫长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过程,任何头脑一热搞速成或是期望砸钱立竿见影都是不现实的。

正如某位业内人士所说,我们对于国产芯片,既要“真心”承认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也要对国内正在爬坡的厂商抱有“信心”,更要有等待突破的足够“耐心”。

02

突破垄断

据介绍,芯片的生产通常有光刻、蚀刻、沉积、抛光、清洗等关键步骤,其中化学机械抛光,是指在晶圆制造过程中,使用化学及机械力对晶圆进行平坦化处理的技术。

而抛光需要用到抛光液,目前国内化学机械抛光液的缺口还很大,尤其是高端产品,仍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而这就是安集微电子瞄准的目标。

据王淑敏描述,化学机械研磨液,要求精细的程度到10~20个埃米(angstrom),等于细到头发的十万分之一,“就像一头恐龙要管理蚂蚁王国一般困难。”

据媒体报道,安集公司成立后,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02重大专项任务,完成高端集成电路材料铜/铜阻挡层、多晶硅抛光液,STI抛光液、TSV抛光液、光阻清洗液、光阻去除液和光刻胶去除液的产品研发工作,多种产品已经通过国内外数十家主流Fab厂商的论证、测试,进入他们的生产线。

产品在中国已开始全面替代美国和日本几家国际龙头公司的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零的突破,打破特定领域高端材料100%进口的局面。

半导体研磨抛光示意图

而就在王淑敏艰难创业时,国家对于芯片产业的政策扶持送来了及时雨。2017年,安集微电子迎来重磅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张江科创、北京集成电路基金等同时入股,由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有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安集微电子的业务步入如快车道,如今它已经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已在 130-28nm技术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 8 英寸和 12 英寸主流晶圆产线;14nm技术节点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10-7nm 技术节点产品正在研发中。

安集微电子科创板上市被受理后,媒体纷纷探访其位于上海中兴研发大楼内的办公地

03

前路漫漫

虽然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安集微电子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依然不高,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全球占有率近年来稳定在2.5%左右。“既要看到这零的突破意义重大,也要看到安集未来道路还极其漫长”,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过去三年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全球市场占有率变动情况

而除了抛光液的主打产品,公司另外一个产品光刻胶去除剂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正在逐年增加。除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外,还应用于 LED/OLED 领域。2016 年度、2017 年度、2018 年度,光刻胶去除剂销售收入分别为 1,941.78 万元、2,300.92 万元、4,205.34 万元,2017 年度和 2018年度增长率分别为 18.50%和 82.77%。

但在亮眼的成绩背后,公司的软肋也比较明显,除了市场占有率依然有待提高,大客户集中、扩张过快所到底的盈利压力等也引起媒体的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安集微电子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2.70%、90.01%、84.03%,其中向中芯国际下属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6.37%、66.23%、59.70%。

对此,安集微电子也在披露文件中明确警示,“如果公司的主要客户流失,或者主要客户因各种原因大幅减少对本公司的采购量或者要求大幅下调产品价格,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降。”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的半导体代工厂商本来就不多,安集微电子客户集中也是很自然的。而且考虑到这些代工厂商订单旺盛,安集又在国内有垄断技术,这应该不会成为其在科创板上市的拦路虎。

此外,抛光液产品占营业总收入的82.78%,其中铜及铜阻挡层系列抛光液占营业总收入的66.32%,是绝对大头,但该系列抛光液产能利用率只有49.99%。另外的包括钨抛光液、硅抛光液等其他系列抛光液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6.46%,产能利用率仅34.65%。

对此,公司解释称,因为生产线需要“专线专用”,即一条生产线专用于某一细分产品的生产。而正如前文所说,一条新的生产线能获得客户准入,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在这之前只能暂时闲置,这就导致了利用率不高。

而有市场人士注意到,此次安集微电子上市募资投向依然是抛光液生产线,考虑到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加上一年半到两年的客户认证周期,生产线大比例达产将需要3至4年时间。如果安集微电子能成功登陆科创板,其短期内的业绩压力值得投资者重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