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可乐杀人案 3人喝完就死 凶手下落不明 /

可乐随机杀人案:3人喝完就死,凶手下落不明

最近日本显得不是很太平,最轰动的要属前几日川崎发生的刺杀19人的无差别事件。

何为无差别杀人呢?“无差别杀人”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杀人案件。

而这种无差别的案子,凶手一般都是有预谋的,在日本这样无差别案子也不少,让青年君想到的有一起毒可乐无差别杀人事件,至今没有抓到凶手。

时间线拉回到1977年1月

京都出身的高中生突然在东京品川区的寮中死亡。

死亡的原因氰化钠中毒。

之所有中毒是因为少年喝了一瓶捡来的可乐,里面还有致死量的氰化钠。

在东京打工的少年,与同事在回家的途中路过电话亭,同事发现没人的电话亭里有10日元和一瓶放在地上的可乐。

同事把可乐捡起来告诉少年自己不喝并给了他,少年觉得十分的幸运把可乐带回家。

凌晨1点,寮里的人开始喝起了酒,少年顺便把可乐喝了,刚进嘴里,少年感觉这可乐的味道不对,立刻去漱口,但是转眼没有意识了。

在被送到医院后的清晨少年不治身亡。

没过多久,又出现第二名受害者,在同一天的上午8点,在距离放可乐的电话亭附近的600米,发现一名46岁的男性身亡。

在现场附近发现了含有毒物的可乐。

这名男子在确认身份后,发现是一名逃犯,有入室抢劫的前科,同时还是小额高频诈骗的逃犯,已逃了13年,最后却已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回到毒可乐事件,这明显是一起恶意的杀人事件,警方以无差别杀人的嫌疑开始展开搜查。

在这之后,警方在附近的红色电话棚又发现了第三瓶毒可乐。

日本投入65名警力,在品川区周围展开毒可乐搜查工作。

当时的大街小巷会看到警车频繁的巡逻,并用广播呼吁市民不要随便引用来路不明的可乐。

甚至是在品川区各个地方蹲点,等待犯人再次犯案。

并前往氰化钠工厂调查,毕竟氰化钠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到的,必须是有资格的工厂才能制造。

经过各种调查,并没有查到什么可疑的人事物。

犯人就像是蒸发了一般,再也没有犯案,就在没有任何进展的时候,在东京以外的另外一个地方————大阪再次发生了第三名受害者。

1977年2月13日,一名货车司机捡到了一瓶可乐,还得意洋洋的跟同事说了此时。同事劝说他:“这可乐可能有毒,别喝。”这名男子不听劝,硬是喝了这瓶来路不明的可乐,没过多久,司机身体出现不适,倒地。

同事因之前就耳闻东京的毒可乐事件,立刻察觉出可能是同一件事,立刻将司机送去医院并报警。

在这之后,司机死亡。

在1977年的2月14日,东京车站的八重洲地下商业街有人捡到了可疑的纸箱,里面有40盒格力高品牌的杏仁巧克力。在日本,捡到失物警方会帮忙保管10天,10天后无人领取将会被返还给制造商。

这个巧克力在10天后也无人认领,被返还到制造商格力高的手中。格力高方在收到这40盒巧克力后发现盒子有被人拆开的痕迹,经过检测,发现盒子里的巧克力都被动过手脚,里面都含有氰化钠。

警方询问了八重洲地下商业街附近的人,得到的答案是这个纸箱在2月10日就出现在商业街,并且在这几天换了不同的位置,手法跟当时的毒可乐十分相似。

但在这之后,调查并没有明显的进展。

在那段时间的日本整日处于惶恐的状态,大家对于可乐更是万分提防。

当时的投毒可乐是玻璃瓶状的,玻璃瓶装饮料的盛行是因为可回收再次利用,而这样瓶子设计的弊端在于,即便是把瓶盖打开也可以完好无损的还原回去,才能让犯人神不知鬼不觉的犯案。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1978年可乐公司开始更换包装,出现了一次性的包装方式。

在警方还在大力搜查的时候,毒可乐的凶手却再也没了踪迹。

1992年1月4日,这起毒可乐事件到达公诉时效,凶手最终是没有抓到,毒可乐成为了永远解不开的谜,也是在日本闹得人心惶惶的无差别杀人事件。

对于做出无差别杀人行为的凶手,无论是不是有什么悲惨的身世,又或者是理由,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和理解,无论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这对毫无关系的路人来说,都是无辜的。

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本身,伤及无辜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通过这样的行为能从心底获取到满足和快感,你除了应该去监狱,还应该要去医院。

愿逝者安息,愿世界和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