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外资不降反升 全球资金快步进入中国 /

怎么回事?外资不降反升 全球资金快步进入中国

国际巨头两头下注,全球产业链融为一体,中美资金双强格局未变。

投资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1到5月,在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不降反升,总额36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仅次于美国,是全球资本的净流入地。从单月来看,5月实际使用外资638.3亿元,同比增长8.5%。

全球资金快步进入 中国压力测试成绩不坏

得益于转型和庞大的投资需求,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加,总额1128.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17亿元,同比增长23.2%。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33.1亿元,同比增长68.9%。

香港地区、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7%、88.1%、18.9%、7.5%、9.2%和100.8%;欧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9.5%。德国、韩国投资增速之快令人瞩目。

去年,我国主要投资来源地是新加坡、韩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1%、24.1%、13.6%、150.1%、79.3%和7.7%。

对中国投资增速快的国家,是德国、韩国、日本,恰好处于中国产业链上游。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恰好位于产业链中下游,这是一条完整的、不可能轻易损坏的产业链、

去年的数据印证了产业链的坚实。

(图片来自檀香炫^^亮)

在动荡的全球经济形势中,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接收国。2018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创历史新高。FDI增长了4%,达到139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占世界总量的10%以上。制造业一枝独秀,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占比30.6%,环比提高4.8%。。

不仅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国际数据同样印证了外资投入在中国快速增加。

6月12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13%,从上一年的1.5万亿美元下滑至1.3万亿美元,连续第三年下滑。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政策变化,美国2017年推出的税收改革,美跨国公司将海外收益汇回国内。

2018年已经是中美贸易争端逐渐明朗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一直上升,今年前五个月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超过前四个月,说明中国在这次压力测试中成绩不坏。

资金流入中美 双强格局不变

国际投资流向如何?

让我们来看2018年的数据。

欧洲:流入欧洲的 FDI 减半,降到1720亿美元;

英国:流入英国的FDI 减少了36%,降到640亿美元。

美国:FDI缩减 9%,降到2520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公司内部贷款进一步收缩,从负160亿美元降至负620亿美元。但因为跨国公司海外收益回流,流入美国的投资收入增加到2000亿美元,其中1190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 28%)留在美国。

中国吸引外资增加的成果,是在全球外资直接投资持续收缩的背景下取得的,殊为不易。

中美吸收,欧洲流失,“两强”格局明确,资金朝龙头集聚。

资本逐利而行,随安全性而走,这一点不会改变。

(图片来自檀香炫^^亮)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意义重大,全球企业没有一面倒的撤离中国,国际经济结构也没有陷入最坏局面——分裂为两大阵营,老死不相往来,全球化被瓦解,经济碎片化替代经济一体化。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颇为新奇的局面,双头隔洋对峙,全球资本双重下注。

未来世界经济有可能成为双头龙:中美各领一头,身体依然是同一个身体。

对全球化的捍卫者而言,这是一个相对不坏的结果,为主要经济体未来新层次全面合作奠定基础。

外资流入高端制造 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

美国重点打压的领域,外资投资反而增幅较大。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2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

1,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7.2%,占比达到28.5%。

2, 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3.9%。

3, 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9%,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56.5%、44.6%和83.5%。

2019年前5个月,韩国增长88.1%、德国增长100.8%,2018年,英国直接投资增加150.1%。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为什么我们要重复这三个国家的投资数据?

德国是全球先进制造业的一极;韩国半导体与电子技术全球领先,三星和华为的5G专利量相加超过50%。英国“判例法”与金融创新天然匹配,纽约、伦敦、香港,都是英美法系。英国与香港两大金融中心融合,具有战略意义。

从技术与产业分布的角度,一次中国重度参与的国际产能结构调整正在进行,并且,不可逆转,对此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建厂 不可阻挡 不必阻挡

一个不断犯错的美国总统,既是考验也是机遇。

川普退出 “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美国从此难以联合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等链条上的国家孤立我们,美国“TPP”零税联盟区域产业链重构几乎不可能,中国对亚太国家的博弈,从一对多,变成一对一,大大强化了议价能力。

川普在气候协议等问题上让出让出道义制高点。主动拆毁由美国建立并主导的国际秩序,弱化了西方价值观。

各国国家不得不两头下注。如果美国总统是希拉里或布什,这种局面很难发生。

中国企业也在积极重构产业链,考虑到中国制造在多个领域占领巨大份额,中国企业去东南亚,就像上世纪70年代日资、韩资、台资、港资在大陆建厂,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资本、供应链、管理将在东南亚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要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

效率是我们的强项,“钢铁侠”夸赞中国建设速度的视屏在全球刷屏,马斯克用“史诗式的”形容中国的高效。

规则要赶紧跟上。从投资数据看,欧日韩资本并未与美国建立显著“阵营”,他们加大投资中国的顾虑,将集中在公平的规则方面,加大开放的同时,提升执法公平性,才有“朋友圈”的粘着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