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彭斯三度推迟中国人权演讲 川普半推半就 /

彭斯被迫三度推迟中国人权演讲 川普半推半就

彭斯担任副总统以来力推特朗普政府同中国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对抗(图源:Getty)

鉴于中美元首通话后两国贸易谈判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美国副总统彭斯被迫推迟了原计划于6月24日发表的中国人权演讲,以免影响本周大阪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的习特会氛围。特朗普政府明显不希望在新一轮美中元首会晤之际加剧彼此的紧张关系。

据了解,彭斯(Mike Pence)办公室最早提出在5月29日或6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re)发表此次演讲,但囿于“6月4日”这一中国政治敏感时间点,加上中美贸易谈判的需要,彭斯被迫将演讲推迟至6月中旬。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当时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内部曾讨论过取消这种演讲,或再度推迟这一演讲,至6月24日。最后,彭斯和威尔逊中心宣布,将在大阪“习特会”之后发表中国人权政策的演讲。

也就是说,彭斯这一演讲至少被推迟了三次。每次推迟或取消的考量,都和中美贸易谈判的进程息息相关。根据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特朗普决定推迟彭斯的讲话是在“习特通话”后出现“积极迹象”时做出的,即美中贸易谈判可能会重上轨道。

彭斯曾于2018年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发表美国对华政策演讲,从南海、台湾、贸易、民主制度、产业及投资政策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内政外交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中国政府当时也及时做出了回应。此次彭斯再次计划就中国民主、宗教自由与人权问题继续升级对中国的批评。

特朗普政府就此种演讲存在争论,足以凸显彭斯此人及其涉华演讲的“争议性”。虽然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制衡”这种声音的话语或势力,但依然改变不了特朗普政府内部鹰派势力“全方位”同中国对抗的倾向。特朗普对这种涉及人权与民主的演讲的态度,从起初的不关心,到后来将其当做施压筹码,再到现在的半推半就,将其进行策略性操作,都可以看出他对鹰派势力的迁就和利用。所以,有三个现实不容忽视。

第一,演讲只是推迟,不是取消。

推迟此次演讲的消息早在一周前就已经传出,威尔逊中心的官方网站过去半个月也一直没有公布该计划。与此同时,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特朗普政府内部有声音认为,应该取消这种演讲,但最终和其他势力妥协后,最终选择推迟。 特朗普的意见也有“保留”。根据美国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虽然有人主张再次推迟彭斯的演讲,但特朗普本人曾支持彭斯在24日发表讲话。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话后,特朗普对大阪峰会寄予厚望,加上中美双方团队重启对话,最终彭斯办公室决定,推迟此次演讲至习特会之后。

特朗普也不希望这种演讲抢了自己的风头,影响当前贸易谈判的进度和成果。

第二,白宫对华决策混乱,缺乏对华关系主导人。

特朗普主张“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应该说不会特意委任某位阁员或幕僚领导对华关系,这一点可能和前任政府不太一样。但是,鉴于特朗普的善变和白宫内部权力斗争,当前对华关系信息混乱。

借华为、台湾、香港乃至新疆话题,彭斯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升级了对中国的批评。蓬佩奥领导的国务院还发布了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新加入了一些对中国新疆地区政策的批评。

特朗普当前的紧要议题就是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晤,推动贸易谈判尽快取得成果(图源:路透社)

与此同时,以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为代表的谈判顾问,反对将华为等无关议题搅乱中美贸易谈判。是战是和、是谈是打,特朗普内部意见不一,有人主张立即达成协议,有人则注重同中国的长线博弈。

第三,美国极端保守势力幕后推力不减。

一方面,莱特希泽等人力推“经贸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另一方面,彭斯和蓬佩奥则强调“民主人权”等议题在双边关系中的比重。无论是何种发力,双方都有背后极端保守势力的力推。在国会,莱特希泽强硬谈判主张和彭斯以人权和民主议题施压北京的做法,都颇受国会青睐。即便是一贯不关心人权、民主议题的特朗普,似乎也逐渐意识到这些都是可以用来施压北京的“筹码”。

从特朗普当前的面临的内政外交环境,也可以看出特朗普的“克制”。特朗普刚刚宣布参加连任竞选,重在继续兑现选民承诺,为此必然急于在贸易问题上和中国谈有所成,避免不确定的经济状态影响自己的选情。另一方面,特朗普加大对伊朗指控的同时,又止于军事打击,也能看出特朗普此时的国内反战的政治考虑。即便是最强硬的鹰派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也承认,特朗普未军事打击伊朗,恰好体现了总统的“克制”。

不过,对于特朗普政府因为接下来的习特会而推迟彭斯演讲的做法,华盛顿有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无异于向中国发出信号,美国不愿意直面中国挑战。对于特朗普而言,一切都是可谈判的,包括美国的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交易。

无论特朗普内政外交有何种考虑,有关彭斯对华演讲的三个现实不可忽视:第一,彭斯指控大多不实,没有具体的证据,包括2018年所说中国干涉美国内政外交,也迟迟没有证据证明,就连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后也不再提起。所以,彭斯上次的演讲应该就是一次粗糙的“选前政治操作”。

第二,多年来,人权自由或宗教自由一直是美国政治正确的议题。但特朗普这位讲究“政治不正确”的总统,却任由彭斯让这种不应左右中美关系的议题搅乱双边关系,迟早会受到反效果。

如果白宫意图通过这种手法强压中国在谈判中让步,最后可能会落空。因为根据过去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彭斯的这种主张大多不切实际、甚至有些过时,只会令中美增加不必要的摩擦,损失互信,不太可能撼动北京既有的双边关系立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