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对美“胆小鬼博奕” 伊朗棋高一着 /

对美“胆小鬼博奕” 伊朗这次真的是棋高一着了

伊朗6月20日击落疑闯入领空的美国无人侦察机,无疑是美伊外交博奕中的一步险棋,随时引来战火。幸而,特朗普声言空袭伊朗造成人命伤亡是不对等的回应,改以进一步制裁压迫。

美国对伊朗新制裁6月24日公布,主力打击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其属下人员,以及伊朗革命卫队(IRGC)的领导层。同时,美国也威胁在本周后段把伊朗外长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也加入制裁之中。

特朗普形容制裁是“强硬打击”;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也声称制裁能冻结伊朗“数十亿美元计的财产”。

在美国无人机被击落后,特朗普原已决定对伊发动空袭,却在最后一刻得知袭击会造成约150人死亡,因此并非对伊朗“非故意击落无人机”的对等回应,故而决定中止行动。

虽然美国多个媒体引述官方人士指,美国已对伊朗进行网络攻击报复,但这一个新的“对等”报复是如何对等,暂时却难以计算——被击落的美军RQ-4“全球鹰”(Global Hawk)无人机价值约1.3亿美元,不知此番制裁有否对比此数作“对等性”判断。

面对“最高精神领袖”被制裁,伊朗的表态依然强硬。伊朗媒体就指此举是“美国途穷一博”的标志;外长扎里夫则继续嘲笑美国对伊政策官员是“次级队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则批评美国制裁他国最高领袖,更暗示后者连“一丝智慧”也没有。

新制裁是“锦上添花”

无可否认,美国现有制裁对伊朗经济打击严重——其石油出口比去年美国退出核协议前已大跌近6倍。可是,美国这一次制裁确有“途穷一博”的味道。其中关键在于:美国对伊的制裁空间已然用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新制裁公布前就已表示超过80%的伊朗经济已在美国制裁之中。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图源:美联社)

虽然制裁一国的实然最高领袖看起来十分耸动,不过根据《金融时报》、《卫报》、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引述顾问公司制裁专家或美国前外交官员的意见,这次制裁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

如果没有早已落实的美国制裁,由于哈梅内伊等人操控的企业及财产总值估计或高达2,000亿美元,新制裁确是重大打击;然而,这些企业早就在美国既有的制裁之中,因此新制裁其实是“边际上有些影响”的“锦上添花”而已。

有论者更认为此番制裁旨在打击伊朗的“尊严”,以激起他们的升级回应,好让美国重占道德高地。不过,以攻击尊严作为无人机被击落的报复,似乎是另一种的不对等。

是审慎还是软弱?

特朗普政府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才会同时威胁制裁伊朗外长扎里夫,让他在出席纽约联合国总部等外交场合遇上困难,希望加重对伊朗尊严的打击;同时,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等人又出言警告伊朗不要把美国的审慎当作软弱。

此时此刻,美国在无人机被击落后,未有以军事行动响应,除无实效的制裁外又似乎别无他法,而蓬佩奥、博尔顿等人更双双出访中东国家,试图说服各国支持——博尔顿周二(25日)更会在耶路撒冷与俄罗斯、以色列官员进行三方会面——一同抗衡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航运的“干扰”。

有见于美国这个“迟来的多边主义呼吁”,诸如德国等核协议签署国反应甚为冷淡。德国的外交部发言人就说,德国在媒体上得知有关呼吁,不过德国的首要目标还是缓解区内紧张局面。

此情此境,因曾泥足深陷伊拉克而不敢贸然作军事升级的美国,实在很难让人不将其“审慎”当作是“软弱”。

博奕理论拆解美伊局势

伊朗当局之所以会主动击落美国无人机,也许更是因为他们早就看穿了美国只敢军事施压,亦不敢真的作军事行动。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再制裁伊朗(图源:VCG)

其实,美伊的外交对抗已陷进一个“胆小鬼博奕”(Chicken Game)的格局,双方正如威胁要将对方撞至车毁人亡的司机一样,开车猛向对方撞去,最先扭转方向盘避开祸难者将成为“胆小鬼”而落败。当然,两方也会不断叫嚣,以展现自己如何真心不怕车毁人亡,心里却希望对方尽早转向。

最好的结果固然是双方一起扭转方向盘,和好如初、相敬如宾的回到谈判桌上,不过这可能性极低。在伊朗看来,单方面撕毁核协议、重启制裁的是美国,如果美国不认错退让,根本没有重启核协议谈判的余地.

在特朗普政府看来,当初正是美国自信饱满的希望以经济重压一举压服伊朗,如今“两手空空”的回到核协议基础上,再试图说服伊朗重启谈判,也是面子上难以放下的事。

于是,双方只能把自己的车愈开愈快,希望对方最后会受不住压力而转向。

击落无人机的高招

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就是其使力踩踏油门之举。当时眼看美国藉油轮遇袭一事连番公开表面证据指责伊朗,加上美国航母驻扎又连连增兵的军事压力,伊朗就决定押一下赌注,赌美国的虚实。

在伊朗击落无人机之际,其实在附近飞行的还有一架美军P-8海神式海上巡逻机,机上有超过30名美军。伊朗选择击落无人机,而非这一架载人飞机,正是想一方面试探美军虚实,另一方面又不想逼得特朗普完全不能扭转方向盘,而要采取军事行动,弄出个车毁人亡之灾。

结果果然不出伊朗所料:特朗普最后也不敢为此作军事升级。如此,美国的底牌就已被试出——除非伊朗主动攻击美军,造成人命伤亡,否则特朗普纵有航母驻守及增兵等举措,其实只是表面功夫,未有真的要出兵伊朗之意。

从特朗普愿意“无预设条件展开对话”、称伊朗击落无人机为军官无意失手所为、又高呼“让伊朗再次伟大”似有重施美朝关系破冰故技等种种后续表态,伊朗更看到双手紧握方向盘的特朗普,似有转向之意,只因一时退却又太过难看,而暂困于博奕之中,四出力寻下台之法。

在美国忙乱于将他国拉下水,以减自身丑相之际,伊朗的目光已经放在如何减轻美国制裁影响之上——其逐步违反核协议的操作正出于此。

下一步棋在何方?

伊朗将于本周四(27日)超越核协议规定的低纯度浓度铀存量,并威胁于7月7日开始提炼纯度高于限制的浓缩铀。两项违约行为,却正好将本周五、六(28、29日)的大阪G20峰会包围个正着。

峰会之上有中、俄、英、法、德及欧盟领袖人物出席,正好是“伊朗核协议”其他签署国聚首一堂之机。其中,各国也许会在伊朗违约压力之下,至少讨论出逐步绕过美国制裁的一些安排;而伊朗7月7日的限期,也给予各国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对伊朗作出更为确切的承诺,时间安排上可谓极其体贴。

虽然此着未必能成,不过在今日甚少国家愿意放弃道德高地联美抗伊的背景下,伊朗这一步棋若不能成,也不会败。

虽然伊朗在军事、经济等国力考虑上,完全不是美国的对手,然而在抢占道德高地、团结各国以多边形式一致抗衡美国等用以增加自己博弈筹码的棋艺上,可谓远胜特朗普的团队好几筹。难怪伊朗总统鲁哈尼会指其美国对手尽是“没有经验的政客”,而外长扎里夫也连番以“次级队伍”指称特朗普的幕僚。

如果特朗普最后真的要转向认输,车毁人亡之祸虽可免,不过这群“次级队伍”中大概有人就要人头落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