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短期达协议难度大 中国经济低点将过 /

中美短期达成协议难度大 中国全年经济低点将过

中美元首会晤决定重启双边经贸磋商,可以说是双方在G20大阪会议上能够达成的最好结果。贸易争端再度缓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解决双方的分歧还需要时间,而且贸易冲突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太过乐观。

中国国内券商--中信证券发布报告称,中美元首会晤成果超市场预期,但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难度较大。预计未来半年至一年之内,中美双方将进入谈判期,贸易争端局面将有所缓和。

中信证券宏观研究诸建芳、刘博阳在报告中并预计,中国6月数据将小幅好于4、5月,二季度为全年经济最低点。虽然中美重启谈判,外部压力有所减轻,但经济自身下行压力犹存,逆周期调节政策料将保持力度。

报告指出,一是解决谈判过程中产生的分歧需要时间。中美第十一轮经贸谈判后,虽然双方在知识产权、扩大开放等问题上已经取得共识,但在关税、进口规模和协议文本平衡性等三方面的分歧成为谈判的主要阻力,贸易争端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有所升级。显然以上三方面分歧将是谈判重启后的主要解决领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二是在近两月,不仅中美贸易问题升级,中美科技领域和人才教育领域等的争端也有所升级。

“因此,双方分歧一定程度上不减反增,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的难度仍然较大。但预计未来半年至一年之内,中美双方将进入谈判期,贸易争端局面将有所缓和。”报告称。

国内方面,他们判断7、8两月的经济基本面将是短周期内的上行期,经济将出现年内第二次企稳回升;同时,改革开放将继续加大力度,G20中新的对外开放政策将对外宣布。短期内有效提振信心,中长期为中国经济固本培元。

“预计财政政策将依然保持积极,地方专项债将加速发行,充当资本金将有利于基建投资的持续回升。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加大,预计7月下旬出现定向降准的窗口。”他们称。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也认为,中美决定重启经贸磋商,应该说是中美双方在大阪会议上能够达成的最好结果,对短期市场信心的提振无疑是有帮助的,但也不能太过乐观。

他在周六的点评报告中称,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崛起,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核心可以用从“接触”到“遏制”,再到“规锁”来概括。中美双边摩擦,注定会长期化、复杂化,打打停停将会成为常态。

“至少在短期内,美方对中方剩下3,000亿美元加征关税、且中方进行相应反击的概率已经显着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迅速激化的可能性也显着下降。”张明称。

但他也指出,一方面,这次会谈的结果仅仅是重启双边经贸谈判,而不是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会谈并没有提及之前已经加征关税的做法是否会调整。如此看来,中国2,500亿对美出口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短期内也不会变化。

他认为,贸易摩擦短中期内恐怕不会结束,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其次,贸易摩擦已经开始向投资摩擦、金融摩擦、技术摩擦、人才摩擦等方面扩展,未来还可能扩展至地缘政治冲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