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华为,这间企业究竟为何与众不同 /

华为,这间企业究竟为何与众不同

美国对中国通讯巨头华为的打压,让世界聚焦到了这家企业。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旺·阿兹莎北京时间7月8日至7月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据悉,旺·阿兹莎在访华期间将会参观中国通讯巨头华为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4月25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Mahathir Mohamad)访华期间也参观了华为在北京的研究所,并会见了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

不仅如此,马哈蒂尔5月30日还表示:"华为的技术远远超过马来西亚的技术水平,希望尽可能地使用(华为的)技术"。

这一厢马来西亚的领导人"力挺"华为,那一厢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频繁受访,大谈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坚称,华为早已做好准备,不怕美国实体清单的打击,"让他们打"。

任正非如此自信并非"虚张声势"。据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已在30个国家取得了46个第五代移动通信(5G)商业合同,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超过10万个5G基站的发货量,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英国、新西兰、柬埔寨等国家也选择无视美国的警告,宣布与华为进行5G通讯建设的合作。据数据显示,2019年头5个月,华为公司在泰国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5%增至20%。

可以看到,尽管美国政府在国际上对华为"围追堵截",它依然得到了不少国家的支持,并成为了这场通讯系统竞赛的佼佼者。

为何华为能在5G技术角逐中一鸣惊人,华为到底有何不同?华为的成功诚然与其领先的5G通讯技术及中国巨大市场的支持有关,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它"另类"的企业制度也有着莫大关联。

与其他国际型巨头企业比较,华为在企业制度上十分特别。

首先是华为的经验模式。华为虽是一家民营企业,发展至今却从未上市和融资。任正非此前也曾坚持强调,不会让华为上市,他的做法明显与传统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并不相符。

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中,股东具备长远视野,他们不会追求短期利益,并且会在未来做出十分合理、有据可循的投资。换句话说,一个企业若想要走得长远,并强大,必要的融资和上市是不可或缺的"装备",这也是有例可循的。

纵观现在的跨国企业,无一不是上市公司。例如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与华为同为通讯巨头企业的爱立信,美国高科技公司高通、英特尔公司、苹果等国际巨头企业都均为上市公司。

但任正非"不走寻常路"的经营模式打破了这一传统理论。任正非一直坚信,上市与一间企业做大做强并不一定有着必然联系,华为的立身之本是科研技术,只有弄好科研才能让企业得到发展和强大。

任正非是这么说的,他也这么做了。据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看,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中,华为名列第五,其科研经费投入达到了113.34亿欧元(1欧元约合1.12美元),占据了企业2018年营业额的14.7%,远高于苹果公司的5.1%。

华为研发投入也有了回报,截至2018年底,华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万项,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

从5G技术的领先到拥有大量的专利权,华为获得的所有成果足以证明任正非坚持的正确。华为的成功也打破了以往的经济学模式的教条框架,以一种独树一帜的另类的经济学出现在了国际视野之中,这也是华为与其他西方巨头公司最大的不同。

其次是华为的股份分配制。在任正非看来,华为若想和世界巨头和中国企业抢市场、抢人才,只有不断主动稀释自己的股票,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华为。

华为虽然借鉴了西方的"员工持股"模式,但并未照搬,而是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一套"华为模式"。在"华为模式"的运行下,任正非目前持股仅占1.4%,其余98.6%均为员工持有。

"华为模式"看似和传统的"员工持股"的操作相同,但事实上它出售的股份是一种特殊的股票——"虚拟受限股"。每年,华为根据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决定其获得的股份数,员工则要按照公司当年份的净资产价格购买虚拟股。

拥有虚拟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和虚拟股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但员工的虚拟股全部由华为公司的工会委员会持有,没有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在员工离开企业时,股票只能由华为控股工会回购。

一旦剥离股票的形式,"华为模式"事实上就是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得制的结合体。这也是马克思所追求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想状态,如此别具一格的企业制度显然在世界企业中并不多见。

而华为正是凭藉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断地做大做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教条框架的限制,为自己另辟蹊径的同时也给世界企业经营激励制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新标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