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厚脸皮"导演凭什么让周润发听他使唤 /

中国第一"厚脸皮"导演凭什么让周润发听他使唤

前不久导演王晶录制了一期《圆桌派》,被誉为是第四季最好看的一期,

然而这期节目的好看之处不是聊出了什么深度而是实力上演了什么叫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如图所示,节目一开场王晶就隔空批评贾科长,一举奠定自己耿直boy老司机的人设,吓得窦文涛直叫晶哥。

聊天过程中,王晶全程卓伟附体,各种balabala娱乐圈揭秘。

只见这枚胖子稳坐c位,左一句舒淇戏弄周星驰,右一句周润发《英雄本色》是客串的

前一句金庸被读者骂过两次,后一句我跟王家卫太熟

谈起伊斯特伍德,说人家最近15年,没有一部好电影。

谈起伍迪艾伦,说人家老了以后,写的书乱七八糟。

谈起张艺谋,说自己看他拍《长城》,早就知道死定了。

各种蹭热度贴金之后,话锋一转,开始吹自己。说我是烂片之王?那是嫉妒!

说我粗制滥造?那是本事!

我导过100多部电影,影评人怎么评价,观众怎么骂,哥根本不care。

这套流弊闪闪的说辞,是王晶上节目的惯用伎俩,去年他上《吐槽大会》的时候,也是一边蹭星爷热度,一边装云淡风轻。

还自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把拍烂片被骂,说成一件很光荣的事。

很多朋友看完以后,都说王晶,是中国最不要脸的导演

不管王晶怎么吹,《澳门风云》三部曲5.6、5.5、4.1分的骂名,《追龙2》5.7分的差评,还有一大堆2-5分的大烂片,早已把他钉在烂片之王的耻辱柱上

如此不要脸的烂片导演,应该早就臭大街了才对,可奇怪的是,王晶作为电影导演,几十年来一直有片可拍。

他招呼影帝来拍戏,影帝们就真的来拍戏,比如周润发,《澳门风云》一拍就是三部,简直召之即来。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还是有什么外人看不穿的行业真相?

王晶的成功学,说白了就是两个字,赚钱

《澳门风云》三部曲的票房总额,高达26亿人民币,《追龙2》再差也卖了3亿,对于举步维艰的华语电影来说,这样的成绩、产量和稳定性,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更厉害的是,在香港电影集体凋零的年代,许多香港电影人,靠着王晶拍的一部部烂片,才得以维持生计。

谙熟商业电影规律的王晶,不光自己导戏,还大量担任监制和编剧,他经手的400多部电影,要么赚钱,要么保本,就算赔钱也不至于血赔。

这点看似并不高大上的本事,恰恰是中国导演,最稀缺的本领。

论赚钱,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姜文,这些名宿都得靠边站,

冯小刚和宁浩帮会赚钱,产量却又捉襟见肘。

那批传奇的港片名导,现在或是隐退养老,或是偶尔吃老本圈钱。只有王晶,大量制作能赚钱的电影,扛着铺天盖地的批评,骄傲的负重前行

这样看来,王晶的不要脸背后,是十足商业底气,他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好导演,却是名副其实的制片大师。

在烂片之外,王晶也拍出过国宝级的《赌神》和《九品芝麻官》,也曾花2年时间,慢慢打磨《追龙1》,嘴上说许鞍华的文艺片没人看,实际上还是投了钱。

巴塞君常听人说,成功的秘诀有三点:坚持,不要脸,坚持不要脸

这三点,在马云、李彦宏、马化腾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话虽粗糙,却是铁打不破的商业规律:只有放下面子,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不要脸的王晶,有着超乎常人的强大内心。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王晶,在拍片挨骂和拿钱养老之间,你会选择哪个?

凡偏执者,必有非同寻常的使命感,王晶的自负和偏执,正是他出身电影世家,不肯坐视电影圈赔钱的使命。

谁不想成为评分又高,又能赚钱的好导演?

谁不想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出名垂青史的辉煌?

可辉煌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只能在中下游讨生活。

人们不是没有情怀、没有追求,实在是现实太骨感,物质太凶残。

在叫好和叫座之间,在赔本赚吆喝和装孙子赚钱之间,往往只能选择一个。

活在真金白银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这辈子,注定成不了斯皮尔伯格,那做个会赚钱的王晶,又有什么不好呢?

更何况王晶叱诧影坛40多年,也留下几部佳作,投资了不少情怀。

这种能进能退的境界,理想主义的务实,直面现状的勇气,并不输给那些坐拥好莱坞红利的大牛。

在这个时代,不会赚钱,又满嘴情怀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骗子。

比起骗子,巴塞君宁愿相信,这个会赚钱的,实实在在的胖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