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通货膨胀加剧 物价最高涨幅近40% /

中国通货膨胀加剧 物价最高涨幅近40%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物价全都上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创近17个月新高,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则跌至近三年最低,显示经济风险进一步加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物价全都上涨。

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 CPI涨幅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猪肉、鲜果等价格上涨仍是CPI涨幅扩大的重要因素。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对中国内地媒体表示,食品中,7月鲜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持续上升,鸡蛋、鸡肉、牛肉、羊肉和鲜菜价格也有一定的涨幅。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有所上涨。

按照官员的话简单来说,CPI统计范围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全都上涨。

食品价格中,猪肉、鲜果等价格是一直是民众关心的话题,也是影响CPI食品价格涨幅变动的重要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鲜果价格上涨39.1%,影响CPI上涨约0.6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7.0%,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另据中国商务部信息,7月猪肉价格平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8.8%,同比上涨29.2%;6种主要水果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45.4%。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7月CPI涨幅有所扩大,较大程度上是受食品类价格涨幅的影响,目前非洲猪瘟给猪肉价格带来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蔬菜、水果受季节、气候以及运输、储藏成本增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数据并显示,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0.3%,且为2016年8月以来首次下跌,当时为下降0.8%。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认为,工业领域进入通缩。7月PPI同比下降主要源于上游生产资料同比下降0.7%,生活资料则同比上涨0.8%,显示下游需求尚可。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PPI将持续保持通缩状态。

《香港经济日报》引述分析师的分析表示,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加上需求疲弱,PPI进入通缩,预计内地宽松货币基调短期不会改变。

而《路透社》报道认为,PPI同比跌至近三年最低,正式进入通缩区间。分析师们认为,由于猪肉供应紧张格局未改、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增加了农产品的供应成本,CPI或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