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高层又见面了,打打停停难修正果 /

中美高层又见面了 打打停停、停停打打难修正果

当地时间昨日早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延迟对中国进口的手提电脑、手机等货品加征10%关税,由本来在9月1日实施,押后至12月15日,避免对美国人圣诞购物季造成影响。另边厢,国务委员杨洁篪无预警出现在华府,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进行高级别会谈。两国经贸谈判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春”。但过去一年多的反复,也足够提醒人们,中美谈判远没有想象中容易。

尽管双方取得“延期征税”共识,但余下3000亿美金中国货品征收10%关税。而下周一(8月19日),美国商务部给予华为的出口禁令宽限亦将到期,恐触发中美贸易战局面进一步恶化。经过多轮谈判,中美两国已大致完成“试探”,了解到双方诉求间的巨大落差;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受贸易战冲击,亦未有想象中大。如此情况下,双方谈判意愿亦有所下降,恐导致贸易战久拖不决。正如川普早前所说“我们将拭目以待9月份的会谈是否会如期举行。若能举行,自然好;若不能,也没问题。”双方似乎都不急于在短期内达成协议。

经济冲击无想象中大

中美经贸冲突爆发约一年半,起初人们担心的“严重后果”并未发生。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上涨约6.2%,延续过去几年逐年下降趋势,并未有太大波动;同国际贸易直接相关的外国直接投资及进出口数据均有小幅成长。金融领域亦未有硬着陆现象。至于华为,坦诚而言,尽管其过去90天已积极寻找美国外供货商,并加紧进口必要零件,但仍面临“卡脖子”问题;例如其几日前发布的“鸿蒙”系统已证实暂无法用于手机。但相比中美贸易战大局,一家公司影响力始终有限。

7月30日至31日,中美双方在上海进行谈判,但未有显著成果。(VCG)

至于美国,贸易战爆发前曾有人称美国消费者“将承受贸易战巨大后果”。但2,500亿美元关税开征已有一段时间,6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上涨1.6%,涨幅相当温和;反映原材料价格的PPI亦仅上升1.7%。事实上,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约为总进口货物两成,并且已有向其他国家转移趋势。今年第一季度,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总额减少13.6%,同期越南出口额增长40%,韩国亦增长18%。

对华鸽派声音渐式微

另一方面,无论是川普贸易团队内部,或是美国政坛上的“亲华派”声音都已销声匿迹。中美贸易冲突初爆发时,美国团队内部矛盾还时常见诸报端,更传出鸽派努钦(Steve Mnuchin)同鹰派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在饭店走廊激辩桥段;去年11月,温和派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尚公开斥责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关于“华尔街人士同中国合作出卖美国”言论离谱。但鸽派公开发言当下已很难听到。

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在美方团队中属温和派。(路透社)

早前有观点认为,川普势必在2020前同中国取得谈判成果,以利选情。但这样的看法似乎高估美国选民对外交事务重视程度。事实上,美国早前同贸易关系更为密切的加拿大及墨西哥达成新版“美墨加自贸协定”(NAFTA)时,川普声望亦未有明显增长。事实上,川普当下透过施压美联储降息,催谷经济“活力”的方法有效得多;反而是在“恐中情绪”弥漫的当下,若川普协议同早前其宣称目标有所差距,势必被民主党穷追猛打。

贸易战也分冷热

同一般“战争”类似,贸易战也分冷热战。去年此时,市场尚担心中美两国激烈冲突将触发经济危机,中止美国过去10年经济上行势头;或令中国“债务危机”爆发,经济硬着陆。但到如今,更多已将额外关税视为常态,布局调整供应链;对美出口占大宗的企业,或将低端工业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或将高端制造业迁回日、韩、台等东亚地区。这一趋势亦符合川普团队内鹰派,将“中美经济脱钩”的愿望。

至于北京,则试图借助贸易战契机,调整贸易伙伴比例,将原本集中于欧美的经贸额部分转移至东盟等发展中地区。另一方面,亦逐步加强对外资开放力度,试图中和部分资本离开的影响。当双方对当下现状都感到“满意”时,也缺乏动力同对方达成最终协议,“贸易冷战”局面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漫长拉锯中,双方官员的接触、谈判亦不会停止,以“踩刹车”方式避免情况恶化失控;但期望局面短时间内收场,则有些过于乐观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