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抄袭、拜金、性侵……郭敬明算成功么 /

抄袭拜金性侵……挣了10多亿的郭敬明算成功么

8月26日,郭敬明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自拍并配文称:“你们也可以试试48小时没睡然后哭了几乎一通宵后去照照镜子啊,应该和我一样憔悴……”照片中,郭敬明坐在导演监视器旁,戴着眼镜确实显得疲惫。

近日,郭敬明的憔悴近照引发网友热议,因此他特地发文回应自己并非生活不顺,而是因为工作辛劳。不少粉丝看后留言表示心疼,喊话“小四多注意身体”。

说起来,郭敬明不止一次因工作而牺牲睡眠,他在创作小说《爵迹》时,曾自言“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拍摄《小时代》时,他每天只睡5小时。种种新闻,似乎在竭力传递给外界,郭敬明很努力的信号。

诚然,在赚钱方面,郭敬明很努力。从四川自贡的普通文学少年,到现在身价10亿的作家,郭敬明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好几次的阶层跃升。

这过程,看起来很魔幻,很励志,就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盖茨比”。但有意思的是,无论赚再多的钱,郭敬明始终得不到和地位相配的好名声。

因为他的成功,有不光彩的一面在其中。

抄袭

从出道开始,郭敬明就有各种抄袭传闻。

《幻城》疑似抄《圣传》,《爵迹》疑似抄袭《Fate》,《1995-2005夏至未至》疑似抄袭日本漫画《NaNa》。

这些还只是人物设定和世界观像,类似于网文界的“撞梗”,要定性为抄袭,还是有难度的。但《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这可是打了官司,实锤的抄袭。

郭敬明不服,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高法坚持原判,判决郭敬明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并公开道歉。

郭敬明誓死不从,在博客上愤怒地宣泄:“哪怕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曾经创作时的辛苦。”

接着,他拒绝回答任何有关抄袭的问题。

他强调,不回答不代表自己怂了,而是他认为打击质疑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直写下去。“你觉得我不会写,那我就继续写,写到1000本的时候,每本书销量都非常好,你就不会质疑了。”

这番话,看上去义正言辞,但实际上是偷换概念。能写和没有抄袭根本上是两码事,后来靠自己写不代表前面抄袭的污点就不存在。而且书的销量好并不能代表作者就没有抄袭。

这种简单粗暴的抄袭狡辩,只是郭敬明价值观的一个折射面。

郭敬明信奉:有钱就有话语权,有钱就是成功。他早年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我做任何事的原则就是一定要赚钱。”

看到《幻城》一年卖出50万本,郭敬明发现青春文学是一个商机。于是,他大三(2004年)就休学,创办“岛”工作室。

接着,2006年,郭敬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公司,并出版《最小说》,成为80后作家里第一个当老板的。

他像经营明星一样去经营作家,用一条严格的生产线去生产“文学”。

“创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敏锐、感性、超尘脱俗,让人心疼的脆弱。”他要求最世的签约作者和自己一样,有瘦削、羞涩、漂亮的公众形象。

这些都是文艺小青年迷恋的特质,郭敬明深谙粉丝心理。市场也证明,郭敬明是对的。落落、安东尼、笛安……这些看起来“敏感又脆弱”的青年作家,大受读者追捧。

2013年,郭敬明的公司年盈利超过2000万,旗下作家每年图书销量接近2亿。郭敬明本人,更是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三次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成为“畅销之王”。

接下来,他进入娱乐圈,用的也是类似的思路——清一色的小花鲜肉,清一色的流量担当。

启用小年轻喜欢的偶像,郭敬明的《小时代》开创了粉丝电影时代,成功地搅乱市场机制,造成烂片横行的局面。余毒之强,至今未消。

但郭敬明因此身价翻了几倍。四部《小时代》加上《爵迹》,票房总收入超过20亿。

郭敬明看似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功利

郭敬明1983年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在当地一家银行工作,父亲是国有企业员工,家庭不算大富大贵,但至少也是小康水平。

不过,郭敬明却始终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他四岁那年,被确诊为败血症,差点要了他的命。

由于身体原因,当其他小伙伴都在外玩耍时,他只能静坐家中。除了与书为伴,别无选择。

然而上小学之后,优势却逐渐显露。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语文课堂上——其他同学咬着笔头,盯着面前摊开的作文本欲哭无泪的时候,郭敬明稍作思考,下笔有神。一篇一二百字的作文,他几分钟就可以写完。

7岁时,他第一篇公开文章,发表在《少年先锋报》,稿费5元。这件事让他在同学面前很有优越感,“同学都觉得,报纸上有你的名字,看上去酷酷的。”

身高问题一直是郭敬明难以言说的痛,所以他拼命学习,保持在年级前20名。只要成绩足够好,班上就没有人会笑他矮。

他曾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敏感又要强的孩子。

2001年,郭敬明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他一口气买了7本杂志,剪下7张报名表,然后趴在书桌前苦苦思索,仔细研究新概念获奖者的文风,写了整整7篇5000字的文章。

“我是很认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尽全力地,朝向那个最虚荣的存在。”

2001年,郭敬明18岁,奔赴上海参加新概念决赛,获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第一,一战成名。

他对成功和金钱的执念最终落脚在上海。

2002年,他考入上海大学。在自贡还算是小康之家的郭敬明,到了上海,就成了班上“最穷”的学生。

班上的同学总是有最新款的手机,名牌的球鞋。而郭敬明,就连专业要求的最低配置“DV+相机+电脑”,都要妈妈省下来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得起。

这深深刺痛了郭敬明脆弱的自尊心,而发生的另一件事则让他不堪一击的自尊心粉碎彻底。

《幻城》出版,他受邀参加一个节目,为此还特意穿了件很好看的衣服赴约。等到了现场,

“郭先生到了吗?你是他的助理还是什么?”

“你好,我就是郭敬明本人。”

“那你衣服带了吗?我们先去把衣服换掉。”

“我已经穿好了。”

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着眉头,一脸嫌弃地把他带去了一个角落里的位置。多年后。郭敬明面对采访,恨恨地说:“他那个脸,我记一辈子。”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郭敬明经常翻来覆去地讲着他刚到上海时遇到的白眼,就好像要证明是曾经的委屈让他变强大。

后来,他成为6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有专门的助理帮他投资房产。住在传说是汪精卫四姨太曾经的别墅里,10亿身家的郭敬明面对炫富的质疑,表现坦坦荡荡:“大学的时候,我尝到什么叫穷,所以,我一定要享受更好的生活。”

结语

最近几年,郭敬明的日子可不太好过。

口碑扑街,质疑缠身。2016年《爵迹》上映,实际票房仅3.6亿。要知道,投资方此前曾预想,《爵迹》系列电影预期票房收入将会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或将复制并扩大《小时代》的票房奇迹。想象与血淋淋的现实相去甚远。

郭敬明崩溃大哭:“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祸不单行,曾签约在他旗下的作家李枫,在微博上控诉七年前遭他性侵的往事。疑罪从无,已经风评极差的郭敬明很快再次被负面消息淹没。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点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