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孩子来美国四年还不适应 有一种文化 /

孩子来美国四年还不适应 有一种东西叫文化

朋友的孩子来美国上学4年了,最不适应美国生活的是:中午在学校吃的一顿“美国餐”,说是远远没有妈妈烧的家常菜好吃。也难怪,即使是移民到美国生活数十年的华人,一提到家乡,总是带着一种深深的眷念,正象有一首歌所表示的那样:想念外婆煨的莲藕汤。

这是一种文化纠结,在异国他乡,华一代移民一直生活在一种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中,而这种文化,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咱们还是喜欢吃中国食物、过中国节、谈中国事、说中国话。

本周末(8月31日),休斯顿的华人就展示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宣泄,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那种储藏在骨子里的一种东西能够痛快地释放出来。

这就是“休斯顿首届中华文化艺术节”给咱带来的感触。

说起这次文化艺术节,还颇有一点无意插柳的故事呢。

休斯顿有个“书友群”,有几位喜欢书法的文人墨客在一起“指点江山”,从王羲之“骂”到林散之,有时候还兼带“骂”几句其它社会现象或是艺术名人,大有“文化人聚会,唾沫星横飞”的味道。书友群在不断地发展着,更多的文人墨客加入了进来,来自《华夏时报》的社长于建一女士告知大家一个消息,说是北京举办书法竞赛,咱们何不送一批作品前去参赛?

一帮文化人一下被点着了憋在心底的残存的火星,大家回家把藏在故纸堆里的东西拿了出来,使出了浑身蛮力,创作了一批作品。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国内的比赛取消了,这批作品一下真的变成了“故纸堆”,无奈之下,参赛组委会决定在休斯顿搞一个书画展,把收到的作品让休斯顿的华人“尝尝鲜”,也不枉这次组织者和参赛者消耗的一番蛮力。

这个消息一旦在休斯顿华人群里传开,很多有着“一技之长”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人马上建议:咱们何不来一次“中华文化节”,让更多的民间艺术家们展示一下他们的“绝技”?

于是乎,一场“唾沫星横飞”的小聚会,变成了敲锣打鼓的大舞台,“休斯顿首届中华文化节”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这是一次完全民间自发的聚会,一帮发起者和参加者开始了“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凡是需要花钱邀请前来的“名人”,一律免谈,咱们就是凑个热闹,在异国他乡,把小时候爹妈老师教给咱们的东西,以及经过几十年琢磨打练的技能展示一番。不瞒您说,这些有着一身“绝艺”的海外华人,在国内的时候,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就是所谓的名人),为了打拼生活,从“何人不识君”,变成享受自我的一种超然,让人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