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国工人发心脏病倒地,工头视若无睹 /

美国工人突发心脏病倒地不起,而工头视若无睹

世界物流巨头XPO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开设的一座仓库里,五十八岁的仓储员工琳达·尼尔心脏病突发,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她所在的这家仓库是一个铁皮建筑,而且自从2014年被XPO收购以来,一直没有安装空调,夏天的室内温度往往接近40℃,里面的员工很难呼吸。从2017年6月到9月,每周都有至少一名员工因酷热在仓库里晕倒。尼尔的一名同事拉凯莎·内尔森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就说:“我算是亲身感受到一只小鸡被放到炉子里是什么感觉了。”

10月17日,在尼尔生命的最后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来这家仓库上班。她之前就患有心脏病,此前曾向自己的儿子抱怨说,XPO的工头在她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也不让她提前下班。在17日当天,她感到呼吸困难,向上级提出想休息一会,结果遭到拒绝。没过几分钟,她就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

她的同事们惊恐地围在她的尸体旁边。但是,仓库的管理人员竟然下令其他员工在她的尸体旁边继续工作。当天在仓库工作的四名员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证实确有其事,而且事发当时一些员工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动态也可以佐证。然而,XPO的新闻发言人竟然矢口否认,表示公司当天在尼尔死后让员工提前下班,还宣称上述员工是在“无耻地利用过世的同事”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XPO的员工在仓库外抗议 / 网络

仓储行业比煤矿还危险

琳达·尼尔之死以及随后曝出的一系列事件,让美国快递仓储行业员工的真实工作现状浮出水面。他们是亚马逊等头部电商“次日达”、“Prime Day会员日”等如今已家喻户晓的服务背后的中坚力量。本世纪以来,美国传统零售行业所减少的444,000个工作岗位,几乎全部被新兴的快递仓储行业所吸收。

但是,在电商空前繁荣的背后,这些仓储工人和快递分拣员却是在极差的条件下工作。亚马逊把自己的配送仓库和运营中心叫做fulfillment center,直译就是“成就中心”。但是,在这里工作的普通仓储工人,恐怕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仓储行业的工伤率甚至已经超过了煤矿、建筑、伐木等公认的高危行业。

美国仓储行业的工伤率超过了煤矿等高危行业 / 美国劳工统计局

快递仓储行业何以如此危险?关键就在于,这一行业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过渡时期。随着自动化的铺开,相当一部分仓储员工很快就要被机器取代。从亚马逊等头部电商直营的仓库,到很多层层转包的小仓储公司,往往都已经在以机器的标准要求员工,工作强度大到惊人。今日的美国仓储行业,可以说已经是未来自动化时代的“预演”了。唯一的不同就是,今天像机器一样几乎一刻不停地在仓库里工作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亚马逊是美国电商界的龙头老大,往往引领着电商行业的潮流。比如,今年4月26日开始,亚马逊宣布提供“次日达”服务。不到一个月之后,沃尔玛就迎头赶上,也推出了次日达。而随着电商提供的服务越来越贴心,仓储工人的工作强度也就越来越大。

一名亚马逊的仓储职员 / 网络

早在2014年,CNBC的纪录片《亚马逊崛起》就报道了亚马逊快递分拣员的工作日常。他们每天在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往往要走上超过25公里,平均每小时要在面积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仓库里分拣200多件包裹。而到了今年,这一数字整整翻了一番,纽约市的亚马逊分拣员现在每小时要分拣400多件包裹,平均每七秒一个。

在仓储中心里,手持的扫码枪时刻给员工分配着任务,而且每一个任务的时间都精确到秒。如果员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赶到仓库的指定位置取走指定的包裹,就会被扣分。扣分一多,员工就会被管理层找去谈话,乃至解雇。

这样的工作强度,就连正值壮年的员工有时也吃不消。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斯蒂芬·阿比迪里曾在亚马逊仓储工作过,最终与许多人一样,因跟不上进度遭到解雇。他曾对CNBC描述过自己的工作:“你在第54号过道取完一件东西之后,突然就被分配去72号过道取另一件东西,但系统只给你十秒钟。我每天下班回家坐到沙发上,身体就完全累垮了下来,感觉像个死人了。”

亚马逊仓储员工的手持扫码枪,分配任务精确到秒 / CNBC

没时间上厕所,用瓶子和垃圾桶解决

如此紧张的时间安排,意味着仓储员工往往根本没有时间解决上厕所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虽然亚马逊官方宣称仓储员工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上厕所”,但大量员工的自述和多家媒体的报道却展示了一幅相反的图景。

今年早些时候,《时代》杂志的一名记者曾去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家亚马逊仓储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发现,一个员工每天将近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除了30分钟的无薪午休用来吃午饭之外,只有18分钟的额外时间可供休息。上一趟厕所,喝一口水,甚至仅仅是走的速度比算法规定得慢一点,都被算在这18分钟的“休息时间”里。亚马逊通过员工的手持扫描枪,实时监控着员工的位置、速度和工作效率。去年年初,亚马逊甚至还申请了一个腕表专利,未来可以实时监控仓储员工的手部活动。

一名联邦快递的快递小哥 / 网络

这样一来,对许多员工来说,上厕所成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奢侈。更要命的是,有时员工离仓库的厕所很远,想上厕所的话就要先走过一两个足球场的宽度,然后还要走回来。运气不好的话在厕所还要排队。一个来回之后,很可能就已经耗尽甚至超出了休息时间的上限,麻烦就大了,系统会自动通知仓储中心的管理人员。

于是,员工就只能用各种绝望的办法解决问题。英国记者詹姆斯·布拉德沃斯在英国亚马逊的一家仓库工作时发现,有的员工为了不被扣分或谈话,就尿在瓶子里或者仓库的垃圾桶里。而不能这样解决的员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过去几年,怀孕的亚马逊仓储员工提起了七宗法律诉讼,表示亚马逊拒不允许她们增加上厕所的次数并减少连续走路的时间。今年年初,一个患有克罗恩病而需要频繁上厕所的员工也起诉了亚马逊。他在入职时就已经向亚马逊披露了自己患有该病,但最终仍因上厕所和休息过多被解雇。

美国新泽西州一家繁忙的亚马逊仓储中心 / 视觉中国

重压之下,仓储员工身心疾病频发

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员工的伤病经常出现。背痛、肌肉拉伤等等常见伤病是家常便饭,也时有员工在仓库工作时当场晕倒。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马逊近年来不断被指责让员工“像机器人一样工作”。而在以机器人的强度要求人类员工的同时,亚马逊也正在仓储中心推行自动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正与人类在仓储中心一起工作。而仓储员工的伤病,不仅来自于机器人一般的工作强度,有时还来自于他们旁边的机器人本身。

2018年末,美国新泽西州一家亚马逊仓储中心的一台自动运货机器不慎打碎了一罐防熊喷雾。结果,流出的防熊喷雾被吸进了仓库的通风系统,导致五十多名员工呼吸困难,眼睛和喉咙有灼烧感,其中25人被送医治疗。而这甚至已经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出现防熊喷雾的事故了。早在2015年,德克萨斯州一家亚马逊仓储中心的防熊喷雾就被机器人压碎了,当地消防部门不得不前来救险。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 / 视觉中国

除了在工作中受伤之外,不少亚马逊仓储员工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上述曾在亚马逊仓储工作的《时代》记者就表示,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和精确到秒的任务,使员工在工作时一直处于完不成任务的边缘,陷入持续的低度焦虑和恐惧之中。而这对员工的精神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在2013年到2018年的五年间,46家亚马逊仓储中心的员工拨打了近二百次911求救电话,其中不少员工在工作的重压下陷入精神崩溃,有的在被解雇后有强烈的自杀倾向。一名亚马逊前员工也曾对Vox表示,精神崩溃在亚马逊的仓储中心经常发生。

随着关于亚马逊仓储工作条件报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了解到了仓储行业工作的现状,还引起了美国政界的关注。去年九月,美国著名进步派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就推出了《阻止不良雇主克扣补贴法案》(Stop Bad Employers by Zeroing Out Subsidies Act),法案名字的缩写恰恰与亚马逊老总杰夫·贝佐斯的姓相同----Stop BEZOS Act,《阻止贝佐斯法案》。毕竟,贝佐斯是世界首富,能每年拿出数十亿美元投到他的蓝色起源公司来参加太空竞赛。那么,改善亚马逊仓储员工的工作条件,也就是他愿不愿意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