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彭斯抨击中国演说背后:尽是川普的算计 /

彭斯抨击中国演说背后:尽是川普的选战算计

彭斯对中国立场偏向“鹰派”。(汤森路透)

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24日在华府智库“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ilson Center)主办的演说上,针对许多敏感问题指责中国,批评中国削弱香港的权利与自由,同时抨击Nike、NBA等美国企业和中国同流,开言论自由倒车。

另一方面,彭斯却也在演说中强调无意扼止中国发展,表示希望与中方的领导阶层发展“有建设性的关系”,呼吁中国把握“这个独特的历史时刻”,停止伤害美国人的贸易手段并重新开始。同场演说又贬又褒,似乎是白宫的两难处境的缩影。

时值美国政府即将与中国敲定“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外界看出彭斯对中国的言论其实相对“缓和”,避免妨碍双方进行中的贸易谈判。同时,彭斯强调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称美方并不希望与中国“脱钩”(decoupling),也让外界解读为示软的迹象。

川普盼与中国敲定贸易协议。(汤森路透)

顾及贸易谈判 彭斯开炮不忘修好

对于彭斯演说内容口径不一,《路透》(Reuters)报导引述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彭斯一方面要顾及“老板”川普(Donald Trump)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取得政绩,但一方面又要为2020年的选战做考量,盼透过展现中国的强硬态度,拢络川普基层支持群众的心。

作为白宫反中鹰派人士的代表,彭斯在演说中除了对中国干涉香港、侵害香港人应有的权利表示关切,也指控中国企图以监控治国,并有渐趋侵略性的军事行动。彭斯同时表示台湾的民主制度是华人世界典范,并批评中国对于香港连续数月的民主抗议的处理状况,以及对新疆维吾尔人的对待。

不过可以想见这样的内容,应会影响两国的贸易谈判。事实上,彭斯这场演说原定6月就要开讲,但由于担心内容触怒中国,白宫将演说延后至今,考量到现在川普已经将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贸易谈判可望渐上轨道。

许多中国的观察家先前于是预期,彭斯这次演说将对许多敏感问题“轻轻放下”,改变他2018年10月在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演说时的重砲口吻。

结果彭斯虽然保有重砲的气势,却也更懂得适时示好。《路透》引述“季辛吉中美研究所”(Kissinger Institute)主任戴利(Robert Daly)认为,虽然彭斯的演说同样展现强硬态度,但和2018年演说不一样的是,这次演讲“开启了美中关系的正面视野。”

报导并引述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专家肯乃迪(Scott Kennedy)指出,过去美国的经济、政治、安全政策动作较缺乏协调与统合,彭斯这次的演说似乎则展现出对各方面政策手段的考量。

中方怒批“傲慢与偏见” 《环时》乐观看待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针对彭斯的演说回击称,彭斯“对中国社会制度和人权宗教状况进行蓄意歪曲,对中国内外政策进行无端指责”,与2018年演说相同,“流露出十足傲慢和虚伪,充满了政治偏见和谎言,中方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相较官员一味否定,官媒《环球时报》社论则抓到彭斯演说中的两面态度,认为演说提供了“乐观的空间”,指出虽然演说批评南中国海扩张、香港、台湾、和新疆问题,但美方演说目的主要在于拉抬选民对共和党的支持,同时也展现了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希望。

《环球时报》更引述学者认为,彭斯2018年的演说听起来像是“新冷战”的宣言,但日前的演说“较为缓和”(calmer),像是想和中国重新建立良好关系的呼吁。该社论将彭斯对中国政策的批评轻视为“陈腔滥调”(clichés),转而强调演说中展现中美关系积极的一面。

港媒《香港01》的评论也观察到相似的“变化”,认为从这些“新变化”可以看出,彭斯内心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并没有变,一如他2018年对中国的强硬演讲,但在策略或政治方面,彭斯也不得尊重川普的议程。彭斯在演讲强调双边关系的“互惠性”,这也是川普的利益诉求,完全紧扣川普口吻。

评论指出,从时间点来看,彭斯演讲恰好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访美后,中美即将敲定第一阶段协议文本内容之际,也是两国元首11月智利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会晤前。另外彭斯演说隔天的25日,美方贸易谈判代表也和刘鹤有安排通话,时间点的巧合引人注意。

因此《香港01》认为,白宫方面应该综合评估了此次演讲对贸易谈判的影响,演讲中在经贸层面的和解诉求,也算是美国对分阶段贸易谈判的一种期待,或许川普政府可能也在藉下一次元首会面,对下一阶段的中美关系进行“重调”。

遭质疑意义不大、主要为选情考量

不过彭斯演说到底有多大意义,专家的看法也见仁见智,例如《路透》就引述“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国专家包道格(Douglas Paal)则认为,彭斯这次演说可视为“肤浅、政治性的演说,不是引导策略的文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分析指出,彭斯扮演白宫当中的“坏警察”(bad cop),对中国严词以对,看似可能对双边贸易谈判带来威胁,但这次彭斯演说的主要目的,其实着重在于讨好国内选民,内容“更是为了国内的政治情境而设计,而不是要重新定义美中关系”。

川普先前曾在贸易谈判中,承诺不会对香港民主抗议多做评论,因此川普可能利用彭斯来保留自己的政治余地。《CNN》指出,外界已经有人质疑,目前所谓“贸易协议”也并不会如川普声称的有多大影响范围,主要是用以安抚受到关税战打击美国中西部农民,拉抬2020年选情。

在这个情况下,让彭斯适时抨击中国,有助川普制造“美国强硬抗中”形象,也转移外界对贸易协议成果不足的批评。

近期美国跨党派国会议员也提出《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威胁要制裁中港官员。

《香港01》评论,川普上任以来,“对中强硬”成为政坛必然立场,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即指出,白宫不希望于此显得相对“软弱”,丧失议题主导权,被国会牵着鼻子走。此时适时让彭斯出面,白宫也保全强硬形象。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进一步指出,川普或许担心国会若通过“护港”相关法案,恐会进一步触怒中国,导致贸易协议受挫。此时川普正遭逢众院的弹劾调查、以及各界对其叙利亚军事政策的反弹,若贸易谈判再落空,川普就无法宣称打赢“贸易战”,选情也将受损。

一名前美国国会职员特雷兹(Henrietta Treyz)向《南华早报》表示,虽然贸易冲突短期仍会持续,但借由彭斯发表对中演说,有助于白宫掌握议题主导权,而不是让局势被国会的议程牵着走。部分专家指出,彭斯强硬的对中言论目的或许包括,引导参议院认为不再有必要特别通过《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