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媒解析日中韩峰会 指习近平拉拢日韩 /

日媒解析日中韩峰会 指习近平拉拢日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23日在北京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社提供)

日本经济新闻一篇评论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南韩总统文在寅日前访问中国参加3国峰会,其中令人关注的是美中贸易战居守势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为了拉拢日韩两国的手法。

23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南韩领袖会谈,可说体现了两国现在的权力关系。"不用说,不光是香港问题,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问题,全部都是中国的内政。中韩两国已成命运共同体。"令人吃惊的是这句话并非出自习近平之口,而是中国外交部所公布的文在寅发言内容。

中国媒体对此以显着标题报导,中国民众在智慧型手机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也都感到相当畅快。

南韩总统府仅说明文在寅认真地听习近平说明香港及维吾尔族问题,但没有向中国方面提出抗议,可说是默认中国公布内容。23日晚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新闻,及24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都以习近平跟文在寅会谈当成头条新闻,安倍晋三成了次要新闻。

在习近平与文在寅会谈后的数小时,习近平与安倍会谈。当然,习近平在安倍面前谈到香港、维吾尔族问题时,也事先叮嘱"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安倍还是表达对于香港情势的忧虑,希望能透过自制的因应早日让事情落幕;有关维吾尔族的人权状况,也应该不加掩饰说明。

关于中韩领袖会谈上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却没能在日中领袖会谈时出现。而习近平预定明年4月以国宾身分访日时,这会不会放进日中正在检讨的第5份政治文件中也成焦点。(延伸阅读:日中关系回温 摸索签新政治文件可能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跟习近平提倡的"一带一路",同为新时代的世界战略关键字。正因为关系到领导人威信,所以中国不会简单让步。不过,中国方面这次并未勉强,而是考量到日本方面微妙的情况。

日中领袖达成共识的是,双方共同肩负亚洲和世界和平及安定的责任,特别是"对和平的责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重叠概念。

中国目前苦于应对跟美国的关系,美中贸易协议日前已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不过,要到明年一月才会签署,第二阶段的谈判目前也无法预料,完全无法预想贸易战何时结束。

中国藉日中韩峰会框架,利用领袖访中,希望能拉拢日韩两国。如果成功的话,在外交安全保障及经济两方面,都能为中国带来大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日本同意部分放宽联合国安理会对北韩制裁,算是一种相当程度的试探。虽然日本应该不会加入中国和俄罗斯联合提出放宽部分限制的提案,但中国方面还是提出来,意图直接动摇日美同盟。

这跟活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手段对日本示好有类似脉络。川普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持续采取严厉态度,习近平则希望从日本突破这个包围网。(延伸阅读:中国政府扶植华为 华尔街日报估狂洒逾2兆元银弹)

有关驻韩美军部署飞弹,习近平也一如过去向南韩提出要求;文在寅对部署"萨德"(THAAD,终端高空防卫系统)问题只能重复一直以来立场。

南韩总统文在寅(左)23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高峰会谈,就北韩非核化等朝鲜半岛问题交换意见。(韩联社提供)

"首先要好好拉拢目前为内政所苦的文在寅",熟悉中国亚洲外交的相关人士为这样的做法打及格分数。南韩内政上的困难在于经济低迷,及南韩检方已申请对文在寅身旁人士、前法务部长曹国逮捕令等情况。

对中国来说,能让南韩明确说香港及维吾尔族问题是中国内政,也赞成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算是取得相当成果。日韩关系交恶对中国也有利,文在寅在对日关系更加恶化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往中国方面倾斜。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效果又如何?安倍这次访中参加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的日中韩峰会,严格来说并非是习近平的客人,但即便如此习近平仍举行晚宴招待安倍;李克强24日也陪同安倍视察世界遗产的都江堰,相当给予礼遇。

即使如此,中国方面也未松懈警戒。习近平明年预定以国宾身分访日,中国方面对第5份政治文件也未做最后决定,加上日本朝野政党仍在讨论应不应邀请习近平以国宾身分访日,虽然日前遭中国逮捕的北海道大学教授已获释,但仍有10名日本人无法回国则是一大障碍。

在野党方面,日本共产党11月已对外公布加入批评中国的党纲修正案,对强化霸权主义的中国采取严厉态度;不光是针对香港及维吾尔族问题,对中国船只常态性进入钓鱼台列屿周边海域(日本宣称为自己领海),也强烈谴责。

中国假设发生万一事态,留有最后关头取消的选项同时,持续施加压力,这是中国外交老练手法。

习近平从2012年担任中国领导人以来,日中关系就走在慎重花时间修复的道路上,安倍也说双方关系已重回正常轨道。如果能长久维持现在的改善状况就很了不起;虽说如此,却不像说得那么简单。

习近平政权7年前上台,2018年中国修宪撤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让终身担任领导人成为可能。之所以需要在对日关系提出新口号,主要是基于中国内政上的理由,即对外宣告习近平的新时代。

日本又如何?2008年日中第4份政治文件中提倡的日中"战略性互惠关系",日本并没有迫切需要特别换成其他关键字的想法。如果真的要换,也必须要有"灵魂"。明年约有3个月时间去思考出双方民众都能同意的新理念。

另外还有一件要做好准备的事,就是中国方面有一天必然会出现热情冷却的情况。中国前领导人胡锦涛2008年访日后没几年,日中关系就恶化,而且中国还出现有史以来针对日本企业最严重的反日抗议;有关东海油气田协议,中国也单方不履行。

随着习近平明年访日、东京奥运结束后,一直到2020年底美国总统川普能否连任?对美关系能否冷静下来?中国景气是否已触底?这些都将对日中关系的未来造成影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