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秒删的朋友圈是最真实的人生 /

秒删的朋友圈是最真实的人生

近日,微信版本更新了

这次朋友圈又火了起来

#朋友圈可以评论表情包了#

话题冲上了热搜榜第一

“朋友圈”是我们的个人标签

每天遇见的趣闻、内心深处的感概

都会发在朋友圈里

但你是否注意到

不知从何时起

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发朋友圈了

曾经在深夜接到过闺蜜的电话。

有天晚上她一个人躺在床上,习惯性地打开朋友圈,然后突然就崩溃了。

她的朋友圈,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里一样,无非是:哪个休年假的同事晒了全家欧洲游的照片;哪个高中同学晒了和老公公园散步的剪影;或是哪个朋友发状态说刚拿到驾照上路有点兴奋。

然而一个深夜顾影自怜的人,本就像脱离了壳的蜗牛一样不堪一击。

打开深夜的朋友圈,本想寻求一丝新鲜或是安慰,却不想被过于耀眼的各种幸福晃瞎了眼,刺伤了心。

突然心态崩盘的她心有不平地问我,为什么朋友圈里的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这句话,让我想起《武林外传》里,佟湘玉也问过白展堂一样的问题,而白展堂的回答令人醍醐灌顶。

人生就是这样,苦和累你总得选一样,没有谁的世界是容易的。

我们没有必要用别人50%的幸福和自己100%的人生作对比。晒在朋友圈里的,无非是被精心选取的其中一面而已。

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朋友圈背后,没有说出口的那些话语,没有泄露的心情,没有暴露的秘密,才是每个人人生中更真实的一面。

——来源网络

你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

蔡康永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时回答:

这句话,戳中了太多人没有说出口的焦虑。朋友圈是个巨大的橱窗,我们都在展示着自己不同的焦虑。

“不想表演了。”

“不能暴露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大家围观。”

“朋友圈已经没有自己在意的人了。”

“因为生活充实,注意力都放在生活上了。”

“圈子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并不是朋友吧……”

“不再期盼别人的赞许,做任何事情只想取悦自己。”

“朋友圈好像给别人看的……貌似没什么可以给别人看,就不发了。”

“生活是自己的,工作已经很累了,不想再给生活带上一个面具,而且看了的人也想法多多,还不如自己乐得清静好了。”

“没必要把你的喜怒哀乐都倒给别人,这世界多的是撒盐的人。”

有无数的缘由让我们放弃发朋友圈的念想

社交太累了

我们只想活得自在一点

还有一部分人

发过的朋友圈总会秒删

前几年,我在会计公司上班,午饭的时候,总和同事一起点外卖。一来二往,和送外卖的小哥混熟以后,我们都加了他的微信。

他的朋友圈就像他的人一样,憨厚老实,平淡无奇。

“今天上班弄丢一份简餐,被罚款,好在罚得不多,明天要小心。”

“早上暴雨,街上全是水,但依然阻挡不住我上班赚钱的决心,加油!”

一两张图,一两句话,就是他日复一日的人生。他就像所有平凡人那样,活得风平浪静,毫不起眼。

突然有一天,我加班到深夜,想点一份外卖,于是打开微信,看到了他新发的一条朋友圈。

“母亲自杀,父亲无能,还总是惹事,哥哥一言不合就和他吵架,上班累死还要给他俩调解,工作不顺,工资这么低,没保险没着落,女朋友要啥我都买不起,好绝望,真想跟母亲一起走了。”

同事冲完咖啡走过来,我赶紧把手机给她看,但是,那条朋友圈找不到了,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第二天,我依旧点了外卖,他仍然像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哼着黄家驹的老歌。

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与其听着别人隔靴搔痒的安慰,不如独自一人悄悄消化,最后熬成一条新鲜的朋友圈,再在第二天初明的早晨里坦然删掉。——来源网络

有人说,秒删的朋友圈是最真实的人生。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每个角色都戴着不同面具。

有些角色必须演,有些面具也不能摘,唯有待在自己的朋友圈,才可能有那么一瞬间,能做回自己。

微博上曾有一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

#从不在朋友圈崩溃的人#

有人问:我们要不要在朋友圈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下面的回答如出一辙:

没有意义,也没有人在乎;

有人问我,我就会讲,但是无人来问;

不要了吧,每次发完回头再看都会觉得自己神经;

……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

负面情绪发朋友圈,只会让心疼你的人担心你,不喜欢你的人暗暗自喜。

你的悲欢只对关心你的人有用,对其他不相干的人来说都是矫情。

无论你是深思熟虑写下的话还是不经意间发的动态,只有对亲人来说,才是阅读理解。

有人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去看他凌晨的朋友圈。

凌晨的朋友圈分享的歌曲,发的一些丧丧的话,吐槽着不顺利的工作……

这都是一个人真正想表达的情绪。

因为这时候,没有人会关注,悲伤难过只有自己可见。

凌晨的朋友圈,存活时间很短。

纯属发泄,写完就删。

不想被别人看穿自己的脆弱,也怕家人看到过度揣摩。

青年作家刘同曾这样描述凌晨朋友圈的状态:

总在这时,朋友圈的朋友便逐一晾晒心事。许是月光凉薄,无害无伤,一夜清冷后,转日又能笑脸迎人。

夜晚成了最好的保护色。白天言不由衷,晚上泣不成声。白天不露声色,深夜招摇过市。

成年人的难,都是相通的;成年人的成长,也是如出一辙。

每一条秒删信息的背后,都是不能与旁人说的心酸;每一种隐忍的选择背后,都是越来越坚定的信仰。

那些由无数次心酸难过,无奈悔恨组成的,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还有那些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挡住了所有关心的想念或好奇的窥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

@匿名:不再让人看到自己过去的黑历史,是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体现。

@李雷&韩MM:毕竟朋友圈里本就没几个朋友,大多是陌生人,还有一些商人和敌人。

@维生素小姐姐:过去的自己立了那么多flag,现在看真是打脸!

朋友圈,可能已经跟朋友没什么关系了。

老朋友不知道你的近况,新认识的人不懂你的曾经。

更有甚者打着关心你的名义窥探隐私,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跟陌生人随便议论你的生活。

而把朋友圈设为3天可见,就像是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一个保质期。

不想再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不懂的人看了。

以前的照片和状态,只有我自己知道就好。

总是不可避免有新的人进入我的圈子。而我不想被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窥探,并大声讨论我的生活片段。

我可以和你分享我的现在,但是我的过去,就不要再提了。

如果你想了解我,就来找我聊聊天吧,不要试图隔着屏幕就能懂我。

其实微信的很多功能

都跟现代社交的潜规则不谋而合

分组可见功能

有句话说得好:分组累的是手,不分组累的是心。

特别的心情,只能给特别的人看。而不是给那些追着问为什么的人,以及说话没有分寸的人。

如果未曾参与我的过去,并且不想了解我的现在,那么不分组只能引来无谓的麻烦和解释。

撤回消息功能

撤回的不仅消息,还有最真实的情绪和想法:

有敏感,脆弱,心酸,举棋不定……

有人对领导撤回了自己的辞职报告,而是发了“抱歉,发错了”;

有人对客户撤回了“去你的”,而是发了“好的”;

有人对朋友撤回了“好久不见啊”;

有人对暗恋的人撤回了“我喜欢你”;

也有人对前任撤回了那句“在吗?”;

……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总有那么几个人,让你不知该如何是好。撤回消息,就是世界上唯一免费的后悔药吧,至少能保证彼此的关系不尴尬、不破裂......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难言的苦楚,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种隐秘的崩溃,大概是每个人成年人的必经之路。

朋友圈的设置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夜虽短,路还长,今夜的朋友圈是今夜的自己,重要的是明天依然要往前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