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狂收65亿直逼《小丑》,中国仅收1.37亿 /

狂收65亿直逼《小丑》,中国仅收1.37亿

最近,国产大片出现了很多优良口碑佳作,比如12月份的《误杀》《叶问4》都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直逼10亿,与此同时,好莱坞大片却出现了“遇冷”的情况。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从贺岁档到春节档期间,几乎都是国产片的天下。

《双子杀手》《终结者:黑暗命运》、《沉睡魔咒2》、《冰雪奇缘2》之后,似乎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好莱坞大片了。

其实,12月份还有很多好莱坞的科幻大作,在北美以及其他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却在国内扑地静悄悄,比如“双星”(《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星际探索》)。

01,

我们今天要来谈谈的就是这一部《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

熟悉星战的观众们都知道,这个系列IP在全球和北美的影响力,除了在亚洲之外,其他地区都有很大的粉丝基数。

这个系列已经是星战系列的第九部作品了。

由J·J·艾布拉姆斯执导,黛西·里德利、约翰·博耶加、奥斯卡·伊萨克等大片明星领衔主演。

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共同构成《星球大战》后传三部曲。

根据外媒美国康姆斯科公司的数据,《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本周末3天北美票房一共入账3373万美元,北美票房总额达到4.58亿美元,全球票房总额已超9.36亿美元(人民币65亿)。

如果不出问题的话,在下周即有可能会突破10亿大关。

参考轰动全球的《小丑》成绩10.6亿美元。

这么好的冠军成绩,怎么跑到我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的票仓,就“失灵”了呢?

02,

其实,这个系列的电影,虽然在国外票房轰动,然而中国观众大多数都是没有“星战”情节的。

相比较大多数人热衷的动辄10亿甚至40多亿的漫威和DC英雄,这个系列还是略显吃力。

我们来看下过往的星战成绩。

在1999年,我国的观众首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星战的科幻电影,是前传三部曲之一的《幽灵的威胁》;

随后,后传三部曲第一部《星战7:原力觉醒》取得了8.1亿的票房,这也是星战系列中中国票房最好的一部。

而紧接着,颓势稍显,《星战8》票房2.67亿,《星战9》更是惨败。

目前上映21天,仅收了1亿出头。

同时,更可怕的是,在我国的豆瓣上,有大约4.8万人给出了6.5分的成绩。

可见,这个系列的受众都是粉丝属性较为浓厚的,带不动大部分人的观影热情。

同时,相比较卖座的好莱坞大片,既没有我们熟悉的超级英雄系列的广泛性,也没有孩子倾向较重的动画属性。

所以,这部电影在国内不光是和漫威,DC超级英雄拉开了距离;

和《冰雪奇缘》(国内8.4亿)《沉睡魔咒》(国内3.46亿)

孩童倾向系列电影也有较大的距离。

03,强行卖情怀

这部电影在中国的扑街,大多数是和一个原因相关,就是导演强行“卖情怀”。

一般来说,粉丝向的电影,即使是在票房较低的情况下,它的评分也不会太低。

比如国漫《罗小黑战记》,它是“8年只更新28集”的经典,是让观众直呼“有生之年”的高分动画,有着将近10年的IP粉丝积累。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拿下了8.2分的评分,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3.15亿的票房,远远低于预期。

举《罗小黑战记》的例子,是想要告诉大家,垂直倾向的电影的评分要比一般的电影高出1分左右;

而《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在国内的评分不高,很显然,导演连最基本口碑宣传的种子观众——“粉丝”都没有抓住。

在评论区,大部分的吐槽都围绕着“强行卖回忆,各种重逢与回忆元素,以求得与当年的呼应”的想法展开。

有的网友很形象的指出,这是:“两个‘灯管’(主角手里的武器)从头打到尾!打了30年。”

其实,作为最后一部作品,想玩“梗”也能说得下去,但是做的巧不巧妙就很考究了。

既要保证让粉丝们能够会心一笑,又需要有新的思想注入,贩卖情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终结篇中,星战这个系列电影,不管是内容还是结构,把之前能出现的人物都统统“请”了出来,和大家告别感慨,把所有能够有的情怀和催泪记忆全都“回味”了一遍。

也许,星战粉丝们仍然可以一起哭,一起笑......

然而,对于需要创新和造梦的电影工业来说,缺少的是一份突破的魄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